2019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9-04-03  | 
 
 
 考纲解读:  
 
  在最新发布的高考大纲中,语文学科纲较2018年出现了细微的变化。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部分表述的变化  
 
  2018年版的“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变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将“文化素质”细化为“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新增“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与2018年12月25日,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了署名文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高考内容改革》的所涉及的高考的目标功能“充分发挥高考在素质教育中的正向指挥棒作用,着力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人文和审美素养、健康和劳动素养的全面提升”相印证。 
  
  将“文化素质”具体为“科学文化素质”,注重文化的科学性,隐含对论述类、实用类等文本中理性逻辑思维的重视。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部分顺序的调整,文字表述变化  
 
  将“实用类文本阅读”调整到“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前。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变为“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此次调整,将论述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两题相连,较以前的论述类文本阅读与文学类文本阅读相连更符合人的思维认知规律,试题呈现由易到难的梯度,命题更为科学。 
  
  三、题型示例依据“考试范围与要求”的调整微调了顺序,丰富了样题  
 
  1.试卷结构的微调  
 
  2019年考试说明题型示例以2017年、2018年高考试卷结构为基础,调整为四部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三、语言文字应用  
 
  四、写作  
 
  与2017、2018年高考试题相比,将“现代文阅读”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顺序做了调整。此调整与2019考试大纲中“考试范围与要求”的顺序调整保持一致,再次证明2019年高考试题中的“实用类文本阅读”很有可能会放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前。 
  
  2、题型示例的调整丰富  
 
  “论述类文本阅读”样题增加了2018年全国卷高考题“诸子之学”,使第2题考察论证思维的题目明确化。  
 
  “实用类文本阅读”删除2011年新课标《下笔不觉师造化》和非连续性文本《国民阅读调查》,新增2018年全国Ⅰ卷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墨子号”和2017年全国Ⅰ卷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 
  
  “语言文字应用”新增2018年全国Ⅰ卷17——19题、2018年全国Ⅲ卷17——19题、2018年全国Ⅲ卷20题。  
 
  “写作”新增两道题2018年全国Ⅰ卷作文、2018年全国Ⅱ卷作文。  
 
  由此,可推测实用类文本阅读延续2017年、2018年侧重考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成语、病句、补写组合在一个语段内综合考查以及应用文得体修改题将会继续考查的几率仍较大。写作关注社会,关注时代,重视对理性思维的考查。 
  
  备考建议:  
 
  总之,2019年全国语文考试大纲及说明与往年相比整体以稳定为主,除了个别文字的调整,主要是试题顺序的微调。在后期的语文复习中,引导学生关注变化,适应调整,更应稳住脚步,充分利用高考真题,加强针对性训练。 
  
  阅读需要加强对各类文体特征的认识以及文体阅读间的联系,进一步强调对阅读中思想内涵和艺术技巧的理解。强化快速阅读能力,引领学生在阅读广度、数量、速度上要下大功夫,快而准地读,快而准地表达仍是训练重点。 
  
  写作教学,引领学生纵深处反思自我或将自我与时代相联系,于家国社会中找寻自我,积极运用“审辩思维”发展“深刻性”和“丰富性”,学会突出自己写作上的特点与亮点。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