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山行》教学设计4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6-09-15  | 
 
 
  
  教学要求: 
   1. 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 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 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课前准备:课件、学生书写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 
    喜欢旅游吗?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音乐)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板书诗题) 
   1、齐读诗题。 
   2、配乐范读。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诗。 
     要求:读准读顺。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诗。 
     重点指导“生”“斜”。 
   4、齐读全诗。 
  三、再读想象,整体感知。 
   1、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深秋那迷人的景色! 
     学生自读想象。 
   2、同桌互说。 
   3、指名说。 
    (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四、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1、课件出示图画。 
    (图画内容:石径不斜,人家太显,枫叶不红,人物不见) 
    这幅画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了吗?边读诗边思考。 
    (1)学生个人自读思考。 
    (2)小组讨论研读,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反馈,读中悟诗。 
    根据学情,相机指导: 
    (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 
      根据学生指出的“小径太直、人家位置错误”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 多媒体演示:小径由直变曲、人家移至白云生处。]  
     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 
      重点体会“斜”“生出”。 
     ③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④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指导朗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问题吗? 
     ①根据学生指出的“人物马车不见”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 多媒体演示:马车出现。]  
       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 
       b、根据学生感受,相机操作:枫叶变红。 
         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的枫林! 
       c、师生齐读。 
     ②引导学生角色换位体验: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③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 
     ④练读,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⑤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⑥配乐齐读 
   3、配乐背诵 
    (1)描述画面。 
      石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缭绕的地方人家隐隐约约,秋意绵绵啊,当那一片枫林跃入眼帘时,那比二月花还红的枫叶更让诗人惊喜不已,他停车欣赏!留恋忘返! 
      指名读 
    (2)指名看画面背诵诗 
    (3)配乐齐诵 
  五、为画题诗,指导默写。 
   1、把画送给大家,请你在画上题上这首诗,为画更增一份美。 
   2、学生默写,老师指导。 
   3、展示作品,点评。 
   4、作业:好多同学也写得不错,拿回家给画涂上颜色,还可以把它放进你的成长记录袋里。 
 
  板书: 
                 21.古诗三首 
                    山行 
                    杜牧 
 
                  寒山石径(斜) 
                  枫林(红) 
                  白云(生处)人家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