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教学设计4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3-09-23  | 
 
 
 17、《落花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见教参 
教学准备:挂图、投影片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师:课前预习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教师出示本课生字:吩、咐、茅、榨、价、榴、慕、矮。这些生字,你们在预习的时候,发现哪些生字比较容易掌握? 
1、练习写字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这篇课文的生字并不多,相信同学们经过认真练习,一定能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下面同学们自由组合练读。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 
3、检查读书效果。有针对性地检查平时读书机会相对较少的学生,随时正音。 
4.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5.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要尊重学生的阅读理解,激发阅读思考的兴趣。) 
三、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课文主要写了许地山二家人过收获节议花生的事,除了这件事课文还写了哪些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完成课后第二题。 
2.生汇报,教师相机引导,形成板书: 
种花生一—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四、分清主次,巧埋伏笔 
1.课文写的这些事中,哪件是主要内容?(议花生) 
2.大家课前都通过搜集资料或向别人打听了解了一些花生的基本知识,你们知道从种花生到吃花生需要多长时间吗?(三四个月) 
3.“议花生”只是很短时间内的一件事,为什么作者要写得这么具体呢?下节课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姓名溯源,激趣导入 
1、哪个同学愿意上来写自己的名字?说说你名字的来历。 
2、老师这里也有个名字:落华生,你们知道这名字包含了什么意思吗?联系课文的题目想想。 
3、作者为什么要取这样一个笔名呢?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来获得答案。 
二、温故探新,直奔重点 
1.上一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课文讲了哪些事?(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种花生一收花生一吃花生——议花生)其中“议花生”为什么要作为课文的主要内容来写呢?下面我们就来看这部分内容。(3——15自然段) 
2.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再交流自己喜欢的段落,画下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3.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学习。 
三、精读课文,深层领悟 
1.你们对这部分课文内容你们有疑问吗?(诸如父亲为什么难请之类的问题教师相机介绍许地山父亲的背景资料。) 
许地山的父亲叫许南英,是位爱国诗人,也是位颇受百姓爱戴的好官。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他曾率领台湾人民苦撑危局,死守孤城台南。他将多年积蓄全部充作官饷,坚决抵抗日本鬼子的入侵。台湾被日本侵占后,他不愿当亡国奴,就携眷搬到祖籍福建龙溪。在许地山十四五岁时,他出任广东省三水县县令,全家住在衙内大院里。他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许地山的母亲建议开辟出来种花生,这就是课文中所写的事。一般说来,父亲总是和妻子、子女生活在一起的,但由于许南英公务繁忙,很少有时间与家人在一起,因此过节还要去请他。 
2.请一小组展示分角色朗读的情况。 
在学生读“那晚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时,要指导学生读出兴奋、愉快的心情,并扣住“实在”体悟父亲在百忙之中仍抽空来的一片良苦用心。 
3.你最喜欢哪一段? 
出示“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4.谁能非常有感情地把父亲所说的这段话读出来? 
教师可充分肯定学生在朗读中突出的关于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不同特点的词,如“埋在地里、高高地、挂在枝头、矮矮地”等,井顺势提问:为什么要突出出来?引导所有同学再读这段话,这样通过比较,感悟花生默默奉献的精神。 
4.四人小组练习有感情朗读这段话,井推荐一名同学代表所在小组朗读。 
5.抽取朗读小组。 
在小组代表朗读之前,先请小组成员将要嘱咐的话跟代表说说,再请其他组的同学给他一定的提示帮助,通过这种形式巧妙地将他们小组讨论的朗读要点展示出来,给其他小组成员一定的启发,促进组际间的交流。 
6.刚才从同学们的朗读和交谈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对“父亲”这句话的深刻理解,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父亲”接下来说的一段话。 
出示: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7.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8.读了父亲的两段话,你有什么话要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 
9.其实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么多话,把作者的一段感悟都说出来了。 
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面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齐读。 
10.这句话是作者的心声,其实也是同学们的感悟,那就把这句话送给大家,愿它能伴随着大家健康成长。学生背诵这一段落。 
11.现在大家明白作者为什么把“议花生”作为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了吗?先让学生回答,教师简要小结:作者写落花生的目的是告诉人们,做人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议花生是课文的重点。 
四、巧借话题,链接首段 
1.你们认为花生还有哪些好处7 . 
2.正因为花生有这种种的好处,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从“居然”一词,可以看出姐弟们的什么心情?“居然”包含没有想到的意思。大家没有种花生的经验,又种在荒地上,本来对收获没有把握。几个月过后,花生收获了,真是喜出望外!“居然”一词,充分 
表达了姐弟们收获后的喜悦心情。 
3.你能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吗?(要读出收获后的喜悦。) 
五、转换角色,深层感悟 
如果你是花生,听到作者一家人的谈话,又听到我们刚才的赞扬,你会说些什么,又会怎么做? 
六、布置作业 
1.必做题: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完成课后练习2、3。 
2.选做题:人们常常借助某种事物的特点,讲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