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探究古典意象(20分) 
阅读下面材料,探究古典意象“雨打芭蕉”的内涵。 
◎材料一 
听蕉记  [明]沈周 
夫蕉者,叶大而虚,承雨有声。雨之疾徐、疏密,响应不忒①。然蕉曷②尝有声,声假雨也。雨不集,则蕉亦默默静植;蕉不虚,雨亦不能使为之声:蕉雨固相能③中也。蕉静也,雨动也,动静戛摩④而成声,声与耳又能相入也。迨⑤若匝匝⑥,剥剥滂滂,索索淅淅,床床浪浪,如僧讽堂,如渔鸣榔⑦田,如珠倾,如马骧⑧,得而象之,又属听者之妙矣。 
长洲胡日之种蕉于庭,以伺雨,号“听蕉”,于是乎有所得于动静之机者欤? 
(选自《石田先生文钞》 
[注释]①不忒(tè):没有差别。②曷:疑问代词。何,什么。③相能:相互配合,关系和睦。④戛摩:击撞摩擦。⑤迨:等到。⑥匝匝㴙㴙(zé):象声词。⑦鸣榔:渔人敲击船舷发出声音,用以惊鱼,使入网中。⑧骧:奔驰。 
  
| 
 ◎材料二 
夜雨有作  [宋]张嵲 
睡足秋堂夜雨声, 
天涯此夕叹飘零。空阶滴沥肠堪断, 
更向芭蕉叶上听。 
(选自《全宋诗》 
   | 
 ◎材料三 
幽斋但有隙地,即宜种蕉。蕉能韵人而免于俗,与竹同功。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盖蕉之为物,于晴日和风轻阴皎月无不宜,而更向芭蕉叶上听。尤宜于雨淅沥空阶,声响互答,孤客闻而兴思,幽人为之舒抱矣。 
(选自梁清标《蕉林书屋图小序》 
   |   
◆阅读材料一,探析声美。 
12.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4分) 
| 
 文言词句  | 
 方法  | 
 解释  |  
| 
 (1)承雨有声  | 
 字源推测法:甲骨文 
   | 
 __________  |  
| 
 (2)声假雨也  | 
 参考成语法:狐假虎威  | 
 __________  |  
| 
 (3)则蕉亦默默静植  | 
 课内迁移法:亭亭净植(《爱莲说》)  | 
 __________  |  
| 
 (4)以伺雨  | 
 查阅词典法:①窥探,探望;②等待,守候;③服侍,照料。(《古代汉语词典》)  | 
 __________ 
填序  |   
  
13.蕉和雨的“相能”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2分) 
  
 14.《听蕉记》是如何用文字表现雨打芭蕉的声音美?结合画线句,加以分析。(4分) 
  
 ◆阅读材料二,体会情思。 
15.你如何感受到《夜雨有作》中诗人的深重愁绪?结合诗歌,简要分析。(4分) 
  
 ◆阅读三则材料,探因溯源。 
16.根据以上材料,概括“雨打芭蕉”深受古人喜爱的原因。(3分) 
  
 ◆根据探究过程,得出结论。 
17.概述你对“雨打芭蕉”这一古典意象的理解。(3分) 
  
  
  
  
答案: 
四、探究古典意(20分) 
12.(4分)(1)接受,承受 
(2)借,凭借 
(3)竖立 
(4)② 
13.(2分)蕉叶大而空,承接雨的时候发出声音。或:蕉叶为静态,雨为动态,动静相碰撞而有声。或:雨有大有小,有疏有密,不同的雨落在蕉叶上,发出不同的声音。 
14.(4分)画线句用一组叠音拟声词,生动传神地表现了雨落蕉叶上或疾或徐、或疏或密等特点;通过僧人诵经、骏马奔驰等比喻来描摹雨打蕉叶的声音,极富新意,有通感之趣。运用排比句式,读来节奏分明,极富音乐的律动感,让人联想到雨中芭蕉摇曳生姿的美感。 
15.(4分)通过“天涯”“叹”等词读出了诗人的飘零孤寂,从“雨打芭蕉”声比空阶滴沥的雨声让人听着更断肠,进一步感受到了他的愁思深重。 
16.(3分)雨打芭蕉有独特的声音美,启人遐想;雨打芭蕉动静相能,让人有所得于动静之机;雨打芭蕉之声让人闻而生思,借此舒怀,寄托幽微之情思;芭蕉尤宜于雨中观赏,“听蕉”是一种有韵味、雅致免俗的生活方式,所以深受喜欢。 
17.(3分)雨打芭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景象,能触发人们不同的情感体验,体现了人们对清新雅致生活的追求,得到历代文人的喜爱,是一个极富美感和韵味的古典意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