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文言文阅读 >>
《积微,月不胜日》《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北京市高考)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8-07-15 出处:2018年北京市高考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8-12题。(共19分)
(1)积微,月不胜1日,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2于小事者矣。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数,其悬3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稀,其悬日也浅,其为积也小。故善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悔也。霸者之善著焉,可以时记也,王者之功名,不可日志也。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诗》曰:“德輶4如毛,民鲜克举之。”此谓也。
(取材于《荀子》)
注释:1胜,超过。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2敦比:注重从事。本句意思是,像这样,那么只顾处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从事小事的。3悬:悬挂,此处意思是存在。4輶:分量轻。
(2)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且1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2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
   注释:【1】且:连词,表示转折。【2】管叔、蔡叔之事:指叛逆之事。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胜月                                              时:季节
   B.仅存之国危而后之                           戚:为……悲伤
   C.智士贤者与积心愁虑以求之                相与:一同、都
   D.取其金,则无损于                           行:行为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故善者王                                      B.{亡国之祸败不可悔也
         王者敬                                                  不可胜日志也
   C.{此谓也                                         D.{察秋毫
         若白垩与黑漆                                      人拜之以牛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事之至也数
      小事出现得很频繁
  B.大荒者亡
     政事很荒疏的国家就会灭亡
  C.霸者之善著焉
     霸主的功业很显赫
  D.赐失之矣
     赐,你丢失了机会啊
11.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德如毛,民鲜克举之
  ②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12.以上两则短文都讲到要重视微小的事情。请根据要求作答。(6分)
   ①分别写出两则短文中能作为中心论点的一个句子。
   ②分别为两则短文拟定标题,并简要说明理由。(标题字数限定2-5字)
(二)根本要求,完成第13题。(共5分)
13.《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先进》篇:
子路问:“闻斯1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2,故退之。”
注释:1斯:就。2兼人:勇于作为。
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此则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答案: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8.(3分)D
9.(3分)C
10. (3分)D
11. (4分)
①懿德轻得像鸿毛一样,人们很少能够举得动它。
②不领取赎金,就不会有人再赎人了
12.(6分)
①第一则:财物货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
第二则: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②第一篇:积微:第二篇:察微/明察秋亳。理由:第一篇文章通过分析三种人“善日者”“善时者”“大荒者”对比论证证明关注日常小事的重要性;第二篇开篇通过比喻说明世间万物的区别是非常细微的,又通过管叔、蔡叔等历史事迹说明:只有做到明察秋毫才能在大事上不犯错。
13.(5分)
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分别是:
孔子回答子路,听到合于义理的事,要向父亲兄长请教。
孔子回答冉有,听到合于义理的事,需要立刻去做。
孔子向公西华解释,为什么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问,会有二种不同的回答。
此则短文反映的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出处2018年北京市高考资料
1 2018年北京市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2 2018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3 2018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
4 材料阅读(2018年北京市高考)
5 《积微,月不胜日》《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北京市高考)
6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北京市高考)
7 《水缸里的文学》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北京市高考)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论语·阳货》《论语·八佾》《论语·述而》材料对比练习(2022年浙江省高考题)
苏辙《刑赏忠厚之至论》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浙江省高考题)
2022年新高考I卷文言文解析
《战国策·秦策二》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题)
《说苑·贵德》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全国乙卷高考题)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文言文解析
《战国策·魏策三·秦将伐魏》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新高考全国I卷高考题)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文言文阅读汇编
高考文言文复习:古代官员行为高频词语集锦与训练
高考文言文阅读之古代官员行为高频词语集锦与训练
2022年高考复习课学案:文言文实词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一模文言文阅读汇编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文简答题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实词词义推断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句式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文翻译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
高考复习教案:文言实词之通假字、偏义复词
高考文言文常用150个实词简表
江阊《十君子堂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上海市春季高考题)
《傅良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上海市春季高考题)
高中文言特殊句式ppt课件
高考复习:文言文固定句式和固定结构
288个高考文言文重点实词按词性分类汇编
2021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上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1年北京市高三期末《论语》阅读汇编
高中文言文兼词总结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资治通鉴》专练
高考文言18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归类(含高考例题)
新高考古文翻译解析与特练
高考文言文常考双音节词汇编
高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分类汇编及解题指导
高考文言文《通鉴纪事本末》专练(7篇)
高三古诗文阅读练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1--30)ppt课件
高考复习: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句式
202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题:知识点实操ppt课件
高考文言文精讲:文化常识ppt课件
高考文言文精讲:综合训练ppt课件
高考文言文精讲:信息提取ppt课件
高考文言文精讲:分析概括ppt课件
高考文言文精讲:翻译技巧ppt课件
高考文言文精讲:特殊句式ppt课件
高考文言文精讲:词义推断ppt课件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