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古代诗文阅读(30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17分) 
晋侯①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②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其母曰:“何不亦求之?”对曰:“尤③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禄。”“其母曰:“亦使知之,如何?”对曰:“言身之文④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⑤为之田⑥,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有改动) 
 注释:①晋侯:指晋文公。继位前长期在国外流亡,后来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国平定叛乱,当上国君。下文中的介之推,晋国贵族,曾跟随晋文公流亡国外。②诬:欺骗。③尤:过错。④文:文饰。⑤绵上:晋地名,在今山西介休东南。⑥田:祭田。 
17.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B.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C.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D.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晋侯赏从亡者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B.禄亦弗及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C.惠、怀无亲,外内弃之故   人不独亲其亲 
D.以志吾过             寻向所志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介之推借母归隐的想法是通过对话来表现的,他认为晋文公能重登帝位,是天命决定的,而非人力。 
B.晋文公当上国君后,介之推的母亲极力劝他向晋文公邀功,但介之推意志坚定,坚决不受禄。 
C.晋文公到处寻找介之推,但最后也没有找到,后来在绵上设祭田来缅怀像介之推一样的人。 
D.文中的介之推是一个不贪功好利的人,不主动提封赏,认为“贪天之功”的人比盗贼还恶劣。 
20.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 
(2)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答案: 
17A  18D  19B  20①上天没有灭绝晋国。(晋国)必将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晋文公还会是谁?②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