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对联》课堂实录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05-17  | 
 
 
    《奇妙的对联》课堂实录 
 
                                    桂阳一中高一语文组  周清 
 
  
一、谜语导入: 
 
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说:两姊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面红光,年年报吉祥。 
 
谜底是什么?对联?注意“满面红光,年年报吉祥”,准确地说应该是什么?对了,谜底就是――“春联”。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们对它并不陌生。大年三十,家家贴对联,户户挂对联,商场卖对联,春晚看对联。但是,我们对对联又有多少真正的了解呢?什么是对联?它有什么基本的特点?该怎样张贴?如何尝试创作简单的对联?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奇妙的对联”世界。 
 
  
 
二、对联常识: 
 
同学们都看过对联,都记得一些对联。谁先来把你最熟悉的对联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找三到四个同学)请你们结合生活,再说说你认为什么是对联,好吗? 
 
结合P77,请两学生分别回答ppt3、ppt4: 
 
1、对联,也叫__、__、__等;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可谓源远流长。 
 
2、对联由__和__组合而成,字数多少无定规,但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3、对联讲究平仄,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__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__声; 
 
4、书写时,要注意上下联都是___   书写,从上写到下,中间__(填“加”或“不加”)标点符号; 
 
5、对联张贴时,按照传统习惯,上联在__边,下联在__边,左右以面对欣赏者为分别。 
 
请学生齐读“了解对联”。 
 
  
 
三、对联特点: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副对联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出现在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64年),距离现在已经有1044年了。 
 
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对联有什么基本的特点呢?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请在座的各位当回医生,给下面这幅对联号号脉,看它对仗是否工整? 
 
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下联:冰消雪化梅花万朵扑鼻 
 
有什么问题,怎么改?刚才这几位同学指出了这幅对联的两个问题,也提出了两条修改意见。第一是下联少了一个字,最好是添加一个 “香”字;第二是下联的“梅花万朵”与上联的“千条杨柳”是数量词对名词,名词对数量词,对仗不工整,要调整为“万朵梅花”。这样,数量词“万朵”对“千条”,名词“梅花”对“杨柳”。大家还有没有不同的看法。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对联的两个特点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上下联字数要相等(板书)。就是上联有几个字,下联也要有几个字。大家记下来,对联基本要求一,“上下联字数相等”。这个要求是很严格的,一般来说,违反这个规则就不成对联了。 
 
我们可以得出的对联的第二个特点是什么?对,就是上下联相同位置的字词性要相同(板书)。 
 
我们将我们自己修改好的对联齐读一遍: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香。 
 
  
 
我们再看这幅对联字数是否相等,词性是否相同? 
 
上联:天增岁月娘增寿 
 
下联:春满乾坤红满门 
 
如何改?(学生讨论后小结) 
 
“红”是形容词,而“娘”是名词,要把形容词“红”改为名词“福”或者“孙”,上下联相同位置的字词性才相同。 
 
我们再看,改为同样是名词的“爹”,行不行? 
 
上联:天增岁月娘增寿 
 
下联:春满乾坤爹满门 
 
不行。所以我们在追求词性相同的同时,还要注意对联的意境。“娘增寿”可以,“爹满门”就不行。 
 
  
 
大家看这幅对联有没有什么缺陷,如果有,你能迅速的找出来吗? 
 
上联: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水果 
 
下联:牡丹杜鹃芍药,皆是江北名花 
 
这副对联表达了什么意思,谁来说说。 
 
小结:上联是说荔枝呀,龙眼呀,木瓜呀,都是水果,而且出自岭南;下联是说,牡丹呀,杜鹃呀,芍药呀,都是有名的花,而且都产自长江以北。 
 
有什么缺陷,怎么改? 
 
小结:上下联第七第八个字都是“皆是”,读起来没有味道。最好是把下联的“皆是”改为“同为”或者“全是”。所以我们就得出了对联的第三个特点,“用字不重复”(板书),当然这是指在上下联相同位置用字不重复。如果上下联用字可以重复的话,那天下就没有我对不出的联了,你出个什么“福如东海”,我也对个“福如东海”,能行吗?不行。 
 
  
 
以上这三个特点是对联在形式上的基本要求。那么,对联在音律方面又有什么要求呢?请看: 
 
上联:春蚕到死丝方尽, 
 
下联: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是李商隐《无题》里的名句。古代的音律比较复杂,现代汉语的音律相对比较简单。现代汉语的音律可以分为平和仄,大家还记得吗?其中“平”声就是哪两个调?阴平和阳平,也就是第一声和第二声。“仄”呢?就是上声和去声,也就是第三声和第四声。 
 
这里,上联“春蚕到死丝方尽”中,“春”是平声,“蚕”也是平声,“到”是仄声,“死”也是仄声,“丝”是平声,“方”也是平声,“尽”是仄声;也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蜡炬成灰泪始干”中,“蜡”是仄声,“炬”也是仄声,“成”是平声,“灰”也是平声,“泪”是仄声,“始”也是仄声,“干”是平声,也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记住,平对仄,仄对平,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平仄相对” (板书)就是对联的第四个特点。 
 
比如:“云”是平声,对――雨,“雪”是仄声,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 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 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这是《声律启蒙》中的一小段。我们一起齐读一遍。 
 
一副对联在音律上做到了平仄相对的话,读起来就琅琅上口,韵味十足。 
 
问一下同学们,过年的时候,大家都贴过春联没有?贴错过对联没有?大家是怎么分辨哪个是上联?哪个是下联的? 
 
我经过高三年级的某个班级,门上贴着这样的一副对联,大家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上联:男儿立身当自强 
 
下联:先生抱才终大用 
 
横联:天不负人 
 
假如要你张贴,你该怎么改? 
 
调换为上联:先生抱才终大用 
 
下联:男儿立身当自强 
 
为什么这样改?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要遵循对联的第五个要求“仄起平收”(板书)。也就是说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定要是“仄”声,而下联最后一个字一定要是“平”声。上联在看联者的右边,下联在左边。 
 
农村房舍的神坛前有一副这样的对联: 
 
上联:祖德流芳远, 
 
下联:宗功庆泽长。 
 
上联最后一个字“远”就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长”就是平声。 
 
  
 
我们再来看一下对联在内容上还有什么要求呢?请看下面这幅对联: 
 
上联:反对侵略 
 
下联:学习下棋 
 
它有没有问题,错在哪里啊?错在上下联内容上没有必然的联系。“内容相关”(板书),这就是对联的第六个特点。如果改为: 
 
上联:反对侵略 
 
下联:学习射击 
 
这样,上下联就有了目的关系。要“反对侵略”,就要“学习射击”;“学习射击”的目的是为了“反对侵略”。内容在逻辑上就有必然的关联了。 
 
到现在,我们就了解了对联的六个基本特点。给大家一分钟时间,能记住这六个基本特点吗? 
 
我们一起齐背一遍。“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字不重复,平仄相对,仄起平收,内容相关。” 
 
  
 
四、大显身手 
 
1、读对联: 
 
从前有个贪财的财主,他打算开个酒店,就出了三两银子征求新店对联。有个秀才去应征。财主说:“你写的对联要称赞我的酒好、醋酸、猪肥、人丁兴旺,店里还没有老鼠。” 
 
那个秀才大笔一挥,很快就写成了: 
 
上联是:养猪大如山老鼠只只死。 
 
下联是:酿酒多似水陈醋坛坛酸。 
 
横批是:人多病少财富。 
 
财主很高兴,连声说道“好对联,好对联,吉利、吉利!”。请问:财主是怎样断句的? 
 
上联是:养猪大如山,老鼠只只死; 
 
下联是:酿酒硬是好,陈醋坛坛酸。 
 
横批是:人多,病少,财富。 
 
这时候,财主的老婆出来了,一看对联,大骂道,“什么鬼对联,晦气、晦气!”。请问:财主的老婆又是是怎样断句的? 
 
上联: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下联:酿酒硬是好陈醋,坛坛酸。 
 
横幅: 人多病,少财富。 
 
你看,一副对联,却可以读出迥然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意境,你说对联“奇妙”不“奇妙”! 
 
  
 
2、对对子 
 
下面让我们先易后难地创作简单的对联。“失败”对――“成功”,“失败者”对――“成功人”,“昨日失败者”对“今朝成功人”,“没有昨日失败者”对――“哪来今日成功人”。 
 
大家思维敏捷,真是信手拈来,水到渠成。提醒注意避免上下联相同的位置出现相同的字。 
 
  
 
3、对联寻亲 
 
上联:霍去病,       
 
下联:高渐离 
 
下联:李太白 
 
下联:辛弃疾 
 
最恰当的应该是辛弃疾。这样字数相等,词性相同,仄起平收,最符合对联的要求。 
 
  
 
4、尝试创作 
 
这里有三幅上联,请你和前后座商量讨论,给它对个下联。每四个同学一组,讨论有结果之后,请推荐一个同学,将你们用心对出的下联写在黑板上。 
 
东风吹柳绿,(                        ) 
 
祖国江山好,(                        ) 
 
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 
 
“东风吹柳绿”有同学对出的下联是:       。别的班级也有人对了两个,大家欣赏欣赏。一是“春雨润花红”,一是“明月映湖清”。 
 
“祖国江山好”有同学对出的下联是:       。别的班级也有人对了两个,大家欣赏欣赏。一是“民族气象新”,一是“百姓衣食丰”。 
 
“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有的同学对为“乡文明,村文明,乡村文明”,有的对为“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还有的对为“人有福,民有福,人民有福”,都是不错的好下联。 
 
  
 
五、课后拓展: 
 
古人留有一上联,至今仍没有征得最好的下联,你想试试吗? 
 
上联为:鸡犬过霜桥一路梅花竹叶 
 
提示:这副对联很奇妙,妙就妙在在“梅花”“竹叶”既是“霜桥”的风景,又是“鸡”“犬”的脚印;妙就妙在在“鸡”“犬”俗到了极点,而“梅花”“竹叶”又雅到了顶峰。 
 
  
 
七、结束语: 
 
对联,是汉语言文字特有的一种形式。它同中国的古典诗、词、歌、赋一样,有的写景咏物,有的借景说理,有的叙情抒怀,有的评人论史。它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字字珠玑,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文学瑰宝。 
 
因此,希望大家平时多积累,多欣赏,多写作,让我们“勇攀书山甘洒汗水放飞心中梦想,泛游联海竞逐群雄高中湘南状元。” 
 
  
 
                 趣味对联 
 
上联:我爱的人名花有主 
下联:爱我的人惨不忍睹 
横批:命苦 
 
  
 
上联:情已欠费爱已停机缘分不在服务区 
下联:思无应答想也占线感情不能再充电 
横批:心若移动如何联通 
 
 
上联:假名假姓假地址 
下联:骗吃骗喝骗感情 
横批:愿者上钩 
 
 
上联:风在刮,雨在下,我在等你回电话 
下联:为你生,为你死,为你守候一辈子 
横批:发错人了 
 
 
上联:爱国爱家爱师妹 
下联:防火防盗防师兄 
横批:恋爱自由 
 
 
上联:看背影急煞千军万马 
下联:转过头吓退百万雄师 
横批:我的妈呀! 
 
 
上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下联: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横批:不服不行 
 
 
上联:忆往昔,红米饭,南瓜汤,老婆一个,小孩一帮 
下联:看今朝,白米饭,王八汤,小孩一个,老婆一帮 
横批:与时俱进 
 
 
上联:为你痴为你累为你受尽所有罪 
下联:为你死为你狂为你咣咣撞大墙 
横批:为爱疯狂 
 
 
上联:爱与被爱都艰难 
下联:有情有缘要时间 
横批:情义无价 
 
 
某大龄男子于公园中遇一大龄女子 
男出上联:空有一身牛劲,无地可耕 
女对下联:枉闲二亩良田,等人来犁 
横批:浪费可耻 
 
 
上联:爱已停牌,情也斩仓,缘分滑到跌停板 
下联:思正牛市,想无熊市,感情无法投长线 
横批:赶紧补仓 
 
 
上联:男生,女生,穷书生,生生不息 
下联:初恋,热恋,婚外恋,恋恋不舍 
横批:生无可恋 
 
  
 
  
 
                        解缙斗智——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解缙(1369-1415)字大绅,江西吉水人。少有神童之称。解缙小时候家里很穷,父母以磨豆腐为生,不过解缙家还真住在高档住宅区,他家对面就是曹尚书府。曹尚书家住的是高级别墅,园林景观设计得不错,院内种有大片绿竹林,一年春节,解缙借尚书家的景写了副对联贴在自家的破门上: 
 
  门对千竿竹 
 
  家藏万卷书 
 
  对子很快就引得路人围观赞叹不已,曹尚书听下人禀报说有人拿他院里的竹子说事,心想这小子也太狂了!我当朝尚书都不敢说家藏万卷书,你一个做豆腐的敢如此张狂!家藏万颗豆还差不多! 
 
  曹尚书喜欢较劲,使的还是损人不利己的怪招,他马上吩咐下 人:“去,组织一个班的人,把竹子全给我削短了,短到外面看不到为止!” 一帮家人大呼小叫,拿着镰刀斧头忙活了半天把竹子全砍了头, 削下的竹子头顺手乱七八糟全扔到墙外面去了。 
 
  解缙这时候正在门口玩,一看竹子头扔了一地,自己蹦着高也看不到尚书府里一片竹叶,一想知道是自己的对联惹事了。不过初生牛犊不怕虎,解缙心说你曹尚书心胸也太狭窄了吧!你不是爱砍竹子玩吗?好,待会让你连根刨! 
 
  解缙转身进屋告诉父母说对门的曹尚书怕咱家明天做豆腐没柴烧,把自家院中种的竹子削下来了,你们快点去拾回来吧,要是不够,待会儿尚书还会把竹子连根刨了送出来。 
 
  解缙的父母一听气不打一处来,这孩子脑子是不是有毛病?人家那么好的竹子会给你当柴烧?万没想到出门一看,尚书家院门外真的扔了一地,全是竹子头,鲜嫩嫩绿油油的!两个人喜出望外地推车去拣竹子了,解缙这时候取了笔墨出来在对联上加了两个字,对联成了: 
 
  门对千竿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写完了看了看,解缙把笔一放,忙着去帮父母捡柴禾。 
 
  一会儿曹尚书打发下人来看解缙家的对联刮下来没有,家人气喘吁吁跑着回来说不但没有,还长长了!曹尚书一听坐不住了,亲自跑到门口偷偷地看,看完气得坐在地上直喘粗气。曹尚书退休后闲得无聊,最喜欢说东家长道西家短,可别人拿他的竹子“说长道短”,老曹不干!他又把管家叫过来:“去,组织一个排的人,不,一个连的人,把竹子全给我刨了扔出去!看他对联还长不长!” 
 
  一会儿尚书府又开始稀里哗啦往外扔竹根了,这下连走道的都 觉得奇怪了,尚书家这是要干什么,年不过了? 
 
  解缙的父母早就雄赳赳气昂昂地坐在门口拉开架势等着抢竹根了,看看扔得差不多了,喜滋滋地推着车过去捡。这时解缙又把笔墨拿出来了,在对联上又加了两个字,这回成了: 
 
  门对千竿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家人来报告对联又长长了时,曹尚书正站在刨得乱七八糟的竹园里发呆,琢磨着该种点萝卜还是白菜。一听对联又长了,心里好个气啊,好好的一片竹林让你这副缺德对联闹成这样,它倒越长越长了,这事要传出去我这老脸可往哪儿搁?你不是爱对对子吗?好!看你这黄毛小儿有多大能耐!他马上吩咐管家:“去,到对面把姓解的那小子给我叫来。” 
 
  不一会儿解缙蹦蹦跳跳地来了,曹尚书欺负人,吩咐下人不许 开中门,让这小东西从旁边的偏门进来。解缙当即抗议: 
 
  “正门未开, 非迎客之礼。” 
 
  曹尚书轻蔑地说:“你个小毛孩子也想当贵宾?我出几副对联,你要是能对得上,我就亲自开中门迎接你。” 
 
  解缙说那你出题吧,曹尚书一挺肚子,道: 
 
  小犬无知嫌路窄 
 
  解缙想都没想就说: 
 
  大鹏有志恨天低 
 
  曹尚书吃了一惊,又出一联: 
 
  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解缙答: 
 
  地当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 
 
  曹尚书听了心里暗暗称赞,他还真挺守信用,自己“呼哧呼哧” 地就把中门大开迎接解缙。到得厅上坐下来,曹尚书见解缙个子矮小,身穿绿衣,眼珠一转,一个馊联就出来了: 
 
  出水蛤蟆穿绿袄 
 
  解缙一看曹尚书身着红袍,腆胸迭肚,四肢乱舞,毫不客气地对道: 
 
  落汤螃蟹着红袍 
 
  曹尚书脸一下红得跟猴屁股一样,心里边一个劲地骂老婆,好啊,都是你这个该死的!今儿早上强烈建议我穿这身大红袍!端起水喝两口静静心,曹尚书又有了个上联: 
 
  二猿伐树,看小猴子如何对锯(句) 
 
  解缙笑眯眯地说: 
 
  一马犁田,待老畜生怎样出蹄(题) 
 
  曹尚书一抹嘴换了副面孔,慈祥得像隔壁的老婆婆,他慈眉善目地跟解缙拉家常:“你父母是干什么的呀?”其实解缙家的豆腐早就是这老头儿唯一指定专用产品,他是想嘲笑人家家贫。 
 
  解缙家里分工是男主外女主内,母亲每天在家推磨做豆腐,父亲一早挑出去卖。面对尚书的不屑,解缙起身朗声答道: 
 
  严父肩挑日月 
 
  慈母手转乾坤 
 
  曹尚书至此不得不叹服,连赞解缙是神童。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