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教案14
  | 
 | 
作者:杜兴梅  上传者:   日期:11-12-17  | 
 
 
     伶官传序 
      欧阳修 
教学目的: 
    一、了解欧阳修在宋代散文史上的地位和作者写作本文给伶人作传的目的。  
    二、理解文中常见的文言词语。 
    三、熟读课文 
教学重点: 
    一、熟读课文。 
    二、理解文中常见的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本文是“传序”,所以众多的史实会给本文的阅读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对文中涉及到的一些人物、事件可略作介绍。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一、作者介绍。 
二、熟读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三、讲解前二段的文言词汇。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我们在第17课上了苏洵的《六国论》,同学们想一想,在那篇文章中作者讲了什么?这篇文章与那篇文章有何相似之处? 
    二、范读课文 
    (一)、提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盛衰之理在于,虽曰天命,岂非人一哉?” 
     (二)、提问:句式特点? 
         明确:1、长短结合,且多用短句。 
               2、多用对句。 
    三、学生自读课文 
1、叫学生试译课文, 
2、归纳段意理清思路:(1)、提出论点摆出论据。 
    (2)、写庄宗是如何接受并执行早遗命的。 
    (3)、将庄宗的“盛”“衰”作对比,强调“人事”是导致失败的原因。 
    (4)、指出庄宗身死国灭的原因。并以此警示后人。 
    四、作者介绍: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他出身寒微,24岁中进士,官至枢副使,参知政事,早年政治上支持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晚年渐趋保守,反对王安石变法。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并提倡古文运动,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文风,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著明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他是唐宋八大家中的重要作家。 
五、课文讲析:(前二段) 
    文章的开头感情突兀,以“呜呼!”这一抒情的形式,这奠定了这篇文章感情的基调, 
    “盛衰之理”中的“之”相当于结构助词“的” 
    “原”:推原,追本究源, 
    “所以”表示……的原因。 
    “与其所以失之者,”者:助词无义。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此三者,吾遗恨也”:都是判断句。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负而前驱”都是省略句,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盛以锦囊”都是介宾后置。 
六、作业: 
        1、看课下注释,了解有关历史。 
        2、背诵课文前二段。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