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积累与运用(第1--7题,共2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恪守(gè)      慷慨(kǎi)      羞怯(qiè)      前扑后继(pū)  
B. 狡辩(biàn)    钦佩(qīn)      两栖(xī)       曼不经心(màn)  
C. 酷似(sì)      狼藉(jí)       遨游(áo)       美不胜收(shèng)  
D. 练达(liàn)    景仰(yǎng)     劳禄(1ù)       胸有成竹(zú)  
【答案】C  
【解析】  
【详解】A.恪守(gè)——kè,前扑后继——前仆后继;  
B.两栖(xī)——qī ,曼不经心——漫不经心;  
D.劳禄——劳碌,胸有成竹(zú)——zhú;  
故选C。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小明同学经常向老师请教问题,真是不耻下问啊!  
B. 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C. 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  
D. 泡一杯清茶,香气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不耻下问: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或地位不及自己的人请教。学生“向老师请教”,而不是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对象用错;  
B.呼朋引伴:意思是呼唤朋友,招引同伴。使用正确;  
C.殚精竭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使用正确;  
D.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使用正确;  
故选A。  
3. 下面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 
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短篇小说,主人公是朱赫来。 
C. 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等。 
D. 《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梁山好汉就有一百零八个。  
【答案】B  
【解析】  
【详解】B.“主人公是朱赫来”错误,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故选B。  
4. 下面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牡丹江市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风光秀美。  
修改:  
【答案】牡丹江市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风光秀美的城市。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原句缺少宾语,应在句末加上“的城市”,即:牡丹江市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风光秀美的城市。  
5. 仿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你好,原来你在这里。澄澈的湖水,绿色的草地,           ,            ,这就是最美的大自然,这就是我最爱的你。  
【答案】清新的空气,清脆的鸟鸣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句仿写。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由“澄澈的湖水,绿色的草地”可知,主要围绕“自然美景”,用偏正短语的形式构成排比句,仿写即可。  
示例:湛蓝的天空,灿烂的阳光。  
6.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25字以内,含标点)  
本报讯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助力旅发大会、促进红色文化和红色旅游融合发展,4月22日,我市开展“世界读书日”线上讲座,传承红色基因。  
活动邀请了穆棱市委党校高级讲师张璇,张老师讲述了穆棱市孤榆树东北抗联密营教育基地的历史。聆听讲座后,大家纷纷表示,要传承老一辈革命家的红色基因,在新征程的起点上,乘势而上、开拓进取,以更加优异的成绩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答案】我市开展“世界读书日”线上讲座,传承红色基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一句话概括新闻。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一定要找出文段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还要把发生的事情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概括方法是:人物(事物)+事件。人物(事物):我市。事件:开展“世界读书日”线上讲座,传承红色基因。概括为:我市开展“世界读书日”线上讲座,传承红色基因。  
7.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不亦乐乎?(《论语》)  
(2)十五从军征,____________________。(《乐府诗集》)  
(3)_____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4)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5)峰峦如聚,______________,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6)《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全文的核心命意,表明“醉”是表象,“乐”是根本。  
【答案】    ①. 有朋自远方来    ②. 八十始得归    ③. 烽火连三月    ④. 似曾相识燕归来    ⑤. 波涛如怒    ⑥. 醉翁之意不在酒    ⑦. 在乎山水之间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烽、燕、醉翁”等字词容易写错。其中第(6)题,紧扣“全文的核心命意”即可得出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