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互助导学案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0-03-03  | 
 
 
 【学习目标】  
1、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及其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把握文 
章内容。  
2、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方法。  
3、结合自身学习实际,积极争取做一名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  
【学习重点】 
1、理解作者观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学习难点】  
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正确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  
【知识链接】 
1、了解作者 
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密执安州的安阿伯,当时他的父亲在密执安大学念书,后来到台湾大学任教。青少年时期,丁肇中是在祖国大陆和台湾度过的,在国内念完 小学和中学后,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59年获得工程学士学位,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1963年以福特基金研究生的身分到瑞士日内瓦欧州核研究中心从事原子弹的研究工作,1964年回到美国,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第二年提升为助理教授。1969年提升为物理学教授。1977年被委任为《核仪器与方法》编辑委员会委员,也是美国、意大利等地物理学会会员,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2、写作背景 
本文是作者在被《暸望》周刊授予“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时的一篇发言稿,节选时省略的内容是:“我非常荣幸地接受<臁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 
自主预习 
1、	给加点字注音。 
肇(zhào) 埋没(mò) 彷徨(páng)(huáng)  
   2、借助工具书理解词义。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格,探究、穷尽。 
致知:致,求得;知,认识。就是使心中已知之“理”,推开拓展,使认识达到无所不知的极限。 
格物致知: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该往何处去。  
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清谈:本指魏晋间一些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诚意: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思想纯正,不欺骗自己。  
    正心:即心要端正。  
齐家:即把自己的家族整顿好。  
袖手旁观:比喻置于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不知所措:不知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   |   
 
   
     
         
          | 标题: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互助导学案 | 
         
         
          | 文件大小: | 
          13K | 
         
         
          | 文件格式: | 
          zip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