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① 
(宋)苏轼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②渐已变儿童。 
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③百无功。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④。 
(选自《苏轼两浙诗选》) 
【注】①此诗为苏轼出京任杭州通判,到湖州察看堤堰,转道秀州返杭时所作。文长老,蜀人,报本禅院方丈。②吴音:指江浙一带方音。③搜句:作诗。④浙东:指钱塘江以南越、婺、处、台七州。 
(1)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诗中最直接体现这个意思的一句是________。     
(2)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吴音渐已变儿童 (2)表达了诗人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活的羡慕,自己除了作诗之外一事无成的无奈,遍赏浙东山水寄托诗情的愿望。    
【考点】把握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⑴ 此诗为苏轼出京任杭州通判,到湖州察看堤堰,转道秀州返杭时所作 ,苏轼的家乡在四川,长期在江浙做官,离开家乡多年,“ 吴音渐已变儿童 ”一句点明此意。  ⑵体会思想感情,要结合苏轼的经历,从相关背景资料人手,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虽然为官,却有一事无成的无奈,表达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活的羡慕,遍赏浙东山水寄托诗情的愿望。  故答案为:⑴吴音渐已变儿童;  ⑵ 表达了诗人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活的羡慕,自己除了作诗之外一事无成的无奈,遍赏浙东山水寄托诗情的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