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飞来峰》教学设计3
  | 
 | 
作者:13935651215  上传者:13935651215  日期:18-09-08  | 
 
 
 龙港初中打造“新课堂”公开课教学设计 
 
《登飞来峰》教学设计 
主备人:郑  霞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所蕴含的哲理。 
3、学习知人论世的阅读方法,即联系作者的生平及其时代,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认识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学习知人论世的阅读方法,即联系作者的生平及其时代,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认识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我爱背古诗。 
(课件展示王安石的古诗,请学生接背,引出作者。) 
2、板书课题《登飞来峰》, 
二、新课导读(一读,知音) 
要求:借工具书,自读诗歌,读准字音,用“ / ”划出诗句的节奏。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三、研读品悟 
二读,释义 
你能读懂诗意吗,请借助课本注释和“释义小助手”与你同桌交流,说说诗句的意思。 
释义小贴士1. 千寻塔:形容塔很高。古代一寻等于八尺。    2.鸡鸣见日升:鸡鸣时可以望见太阳升起。    3.畏:害怕。    4、缘:因为。  
(飞来峰顶耸立着千寻的高塔,听说鸡鸣时可以望见太阳升起。不怕浮云遮住我的双眼,因为我身处塔的最高层上。) 
三读,悟情 
1、读一读,想一想:诗的前两句写景,写了什么景,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何妙处?(同桌交流)  
(妙处:登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进一步衬托出峰和塔的高。表明诗人的立足点之高,为后面的抒情议论做铺垫。)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诗的前两句,作者写景极言塔高,是为了表达一种怎样的“情” 呢?请读一读三四句,说说作者想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情” ?(和你的小组成员借助背景小链接和小贴士讨论交流。) 
(这两句写登飞来峰的感想。表面看是:“我”登上峰塔的最高一层,站得高看得远,浮云是遮挡不住“我”的视野。其实是用典来直抒胸意。联系到诗人后来向宋宗上万言书,以及实行变法,与保守派的坚决斗争等,这可说是个战斗的宣言,表现作者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的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复读,明理 
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一名句往往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那么,你从这句诗中读出了怎样的新义呢?  
(小贴士:苏轼也有一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 ) 
(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站得高看得远) 
2、王安石一生都致力于变法革新,他满怀着要求改变现实的雄心壮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国平天下的雄才大略。此时,当他登上塔顶,联想到鸡鸣日出时光明灿烂的奇景,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己前途的憧憬与展望。请同学们放声朗读,把诗人的这种感情读出来。 
四、比较提升 
1、同样是登高望远,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所表现的情感和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所变现的情感有何不同呢? 
2、同样是写山,并极言山高,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和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所表达的情感是否一样? 
1、同样是登高望远,陈子昂随军出征,因谏言被贬,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寂寥中阐释的是的怀才不遇   情感,而仕途得意对前途无限憧憬的的王安石则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无畏精神。  
2、同样是写山,并极言山高,青年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年少气盛,抱负不凡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都表现了自己远大的抱负和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精神。 
五、课堂寄语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让我们永远自信乐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让我们永远拥有攀登顶峰的决心和勇气。 
板书设计 
登飞来峰 
王安石 
站得高   看得远 
理 
 
 
景      寓情于景     情 |   |   
 
   
     
         
          | 标题: | 
          《登飞来峰》教学设计3 | 
         
         
          | 文件大小: | 
          20K | 
         
         
          | 文件格式: | 
          docx | 
         
 
          | 作者: | 
          13935651215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