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井游记》课后反思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6-07-20 出处:馨香如故 | 
 
 
 今天听了秀艳老师执教的《满井游记》一课,深深体会到了董老师深厚的语文功底,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教师基本功扎实,仪态大方,语言表达富有激情与活力。教学中既有务实又有创新,充分体现出新课标所规定的目标。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运用多种朗读法和自主学习,探究质疑等方法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本堂课谈谈我的个人看法。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诵读教学法,使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会语感,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整个课堂教学做到“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以练巩固读”,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体会到了写景的方法。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以读为主”落实字、词、句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多读、熟读、精读等具体语言实践活动,来落实这项任务。采用听朗读、学生自读、师生共读多种方式,着眼于读的不同目的,不同功用。通过多读,使字、词、句的训练落到实处。 
 
二、“以思伴读”进行质疑训练 
 
在经过初步朗读之后,教师并没有进行串讲课文,而是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自行疏理文意,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进行质疑。接着,教师围绕中心部分,把相关问题的理解都串到一条主线上,使学生体会到怎样层次分明地写景。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细心体会本文的写景特点。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句子赏析。用喻贴切新奇,是本文的写作特点之一。让学生再次读文,让学生因“疑”而动,不仅获取相关信息,更培养了他们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三、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讨论,小组学习,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充分调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看客”。尤其是最后填写“小令”一题,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因此,老师的这一节课不失为一节好课。 
 
但是,再好的玉也有瑕疵,就我个人看来,如果老师能从字、词、句、意等方面进一步加强训练,学生掌握本节课知识会更牢固,课堂效果会更好。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