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1
  | 
 | 
作者:   上传者:   日期:15-02-09  |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绳子,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教师导语: 
     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春天在哪里》,听后感觉怎样?这首欢快的曲子描绘了明媚的春天,你知道春天在哪里吗?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很快地找到美丽的春天呢?书上有一句最能反映出来,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 
   2.出示“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指着板书,板书:春天)换句话,怎么说?(意思不变) 
  二、自读自悟,深入探究 
   1.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呢? 
     带着问题,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生字:(1)出示“拣颐嚷躯倚棠畅”(2)自己读(3)你已学过会哪个字,怎么学会的。(4)把不认识的再读一读。 
   3.初步了解: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4.小结:儿童多的地方,花也多(出示投影)花儿和儿童都有着什么特点?快速默读课文,学生说,老师板书:旺盛的生命力? 
   5.文中从哪里可以看出花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讨论。出示小黑板:“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喷花的飞泉。” 
    (1)、自己读这段话,你是怎么体会到“旺盛”的? 
    (2)、这里用“喷花的飞泉”比喻什么?这使你觉得怎样?如果不用比喻部分好不好?为什么? 
    (3)、你能读出花旺盛的样子吗?a练读b指明读评议c听录音,想象画面(闭眼)你仿佛看到什么?讨论d齐读(4)、这么旺盛的繁花在阳光下像喷花的飞泉,会是怎样的美景呢?看投影想象,说话。 
   6.指导背诵,填空反馈。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花,这繁花开得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儿空隙,阳光下就象几座喷花的飞泉。 
   7.此时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出示“春光,竟会这样地饱满,……出来了”齐读。“这样饱满,烂漫”指什么?你也能带着饱满的感情读出这段话吗?A练读B范读C请读D齐读(1)这么饱满、烂漫的春景,我们可以用哪个成语来形容?(春机盎然……)(2)那么,也让我们不由地想吟诵那些诗句呢? 
   8.春光无限美好,花开得多,开得旺,因而引来了许多儿童,他们也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从哪看出呢? 
     自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有关语句。 
     讨论:(1)出示“……成千盈万的孩子……小天使” 
        (2)A“盈”什么意思?换个词来说B“大魔术”比喻什么?小天使呢?C出示比较句,你觉得哪句好,好在哪里?讨论:由此你体会什么?D有感情地齐读。 
        (3)把描写“儿童多”的语句,完整读一读,体会到什么? 
   9.天真活泼的儿童跟花儿一样,都代表着春天的到来,所以作者想在春到来时想起了两句诗?出示“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自己带着感情读一读,你悟出了什么? 
  三、回归整体,点明题旨 
   1、学到这里,你们是否真正懂得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永远找到春天”? 
   2、书上有一段文字,描述很准(第八节出示,小组交流体会) 
   3、同学们,春天在哪里,当我们春游时,一定要(齐说课题) 
  四、作业:背诵5-9节 
 
  板书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 
                         花:饱满 烂漫 
                        儿童:活泼 舒展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