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牲畜林》教案6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3-04-19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卡尔维诺其人其作; 
2、了解小说结构的构成及类型;  
 
能力目标: 
 
1、掌握本文层层推进的线性结构 
2、掌握情节发展中的延迟及其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反法西斯战争中人们的乐观和善良; 
2、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外国小说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小说结构的“延迟法”特点。 
 
难点:作者是如何减少小说主题的沉重性的,即“减少沉重”在小说中的运用。 
 
【教学方法】 
 
讨论,点拨,讲授 
 
【课前准备】 
 
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分组完成以下任务: 
 
1、作家作品 
2、生字生词 
 
3、编排课本剧《牲畜林》 
4、思考小说的母题是什么?并找出依据 
 
【教学流程】 
 
一 学生展示预习成果 
 
1、作家作品   (指出重点知识) 
2、生字生词   (强调易错字次) 
 
3、表演课本剧《牲畜林》 (评价) 
4、思考小说的母题是什么?并找出依据 
 
【明确】战争。“在那扫荡的日子里”“德国鬼子”“最伟大的游击队员” 
 
暗示小说的背景是意大利人民反抗德国人的入侵 
 
二 分析鉴赏 
 
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但在新闻报道里、电影电视上、文学作品中或多或少感受过战争,面对战争,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明确】沉重、愤怒、悲伤、无奈…… 
 
那么,在读了卡尔维诺的《牲畜林》看了同学么的表演后,又有什么感受呢? 
 
【明确】轻松、搞笑、诧异…… 
 
卡尔维诺在《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里说道:“我的写作方法一直涉及减少沉重。”那么,这堂课我们就围绕着“减少沉重”即“轻松”来 解读《牲畜林》,看看作者是如何运用文学的轻松来化解战争的沉痛的?请大家从形象,语言,结构三方面分析(小组讨论) 
 
讲解: 
 
(一)、轻松与形象 
 
小说中有两个关键人物,是谁? 
 
【明确】朱阿和德国兵 
 
1、朱阿 
 
请在文中找出有关他的描写,并简要概括。 
 
【明确】(第72页)“朱阿·德伊·菲奇是个矮胖子,圆圆的脸膛黑里透红。他头戴一顶绿色圆锥形毡帽,上面插着根野鸡毛,身着一件带黄色大圆点的衬衣,外罩一件毛背心,圆鼓鼓的肚子上,一条带圆点的红围巾系住了打满蓝色补丁的裤子。” 
 
【赏析】这是一段肖像描写,通过他的外貌、衣着写出了一位农民的形象。 
 
(1)惜财(为花母牛冒险回村)(2)爱喝酒(早就有手颤的毛病)(3)最蹩脚的猎手(第73页最后1段)、劣等射手(第76页最后1段) 
 
【结论】朱阿是一个典型的小农,惜财、爱喝酒,最蹩脚的猎手。 
 
小说结尾说“朱阿这个劣等射手,受到了全村最伟大的游击队员和猎手一样的欢迎”,朱阿是英雄吗?和我们传统的英雄形象有什么区别? 
 
【明确】(学生回答是否都能自圆其说即可)朱阿和传统英雄不一样,他更像是马戏团里的小丑,将牲畜林里各种动物的表演串连起来。 
 
2、德国兵 
 
请在文中找出有关他的描写,并简要概括。 
 
【明确】(第73页倒数第4段)“这是一个长得农民模样的德国兵,短短的制服遮不住那长胳膊、长脖子,他的腿也很长,拿着一杆像他一样高的破枪。……他边走边用鼻子嗅着。扁平的军帽下,一张猪样的黄脸东张西望。” 
 
【赏析】印象中德国人多是身材高大很威武,但卡尔维诺却颠覆了这一形象。此时的敌人也成了一个小丑。 
 
此外,他还是贪婪、愚蠢(颇像中国民间故事里“猴子掰玉米”) 
 
【结论】(这是一个)贪婪、愚蠢的德国鬼子 
 
教师小结:朱阿和德国兵都成了小丑(或者说英雄和敌人都成了小丑),树林成了热闹的市集,战争的严肃与残酷全都消解在嬉笑之中,消解在作者对文学形象的刻画中。 
 
除了通过文学形象“减少沉重”之外,作者还运用语言化解战争的沉重。 
 
(二)、轻松与语言 
 
(第75页第3段)“德国兵继续向上爬,树枝越来越细,脚下的树枝突然折断,他掉了下来,差点砸在朱阿身上。这次朱阿不糊涂了,拔腿就跑,伪装的树枝掉了一地。德国兵摔在松软的树枝上,没有受伤。” 
 
(第75页最后1段)“听到枪声,德国人看到手中的鸡没了尾巴。接着又一声,翅膀丢了一只。难道这只鸡有魔法,会在手中自我爆炸,自我消耗?又是一枪,鸡的毛全部剥光,除了还在不停地叫以外,简直可以直接送去烧烤。心惊胆战的德国兵抓住鸡的脖子,手臂平伸出去,同自己身体保持一定距离。朱阿的第四枪恰好打在他手下面一点的鸡脖子上,他手中只剩下了一个鸡头。他飞快地把鸡头扔掉,撒腿就跑。” 
 
…… 
 
小说中类似的语言还有,同学们课后可以自己好好去品味。 
 
语言的轻松幽默也减少了生活中战争的残酷,除此,作者还通过层层推进的结构安排巧妙地化解战争的阴霾。 
 
(三)、轻松与结构 
 
小说的结构是由情节构成的。这篇小说在情节设置上采用了什么手法?这种手法在结构上称为什么? 
 
【明确】结构特点:延迟法(情节上称之为“摇摆”)“延迟”是层层推进结构中的一种手法,就是指在小说的进展过程中,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进展设置障碍。(详见书本78页)比如去寻宝或者救人的英雄,前面几个(或者几次)总是不成功,这在文学心理学中,是很有意思的话题。一次成功,会使作品显得过于简单容易。 
 
师:朱阿每次举起枪准备射击,总有人跳出来阻拦,浏览全文,数数结构上共有几次延迟?找出延迟的原因。 
 
【明确】 
 
1、(第74页第1段)“天哪!如果我想打死德国兵,遇难的却是‘花大姐’,怎么办?” 
 
2、(第74页倒数第3段)“朱阿,请你瞄准点。要是把我们的猪打死了,我们就什么也没有了。” 
 
3、(第74页倒数第2段)“朱阿,不要杀死我的小羊,你只打死他,千万别打死我的羊。你瞄准点。” 
 
4、(第75页第2段)“朱阿,”她说,“你听我说,如果你打死德国人,我就嫁给你。要是打死了我的火鸡,我就割断你的脖子。” 
 
5、(第75页第5段)“朱阿,别打死我的兔子,反正德国人已经把它拿走了。” 
 
这几次延迟为什么没有给人重复的感觉? 
 
【明确】被德国兵抓住的家畜各有特色;恳求的人物各不相同,说话的语气也不一样;被恳求后朱阿的犹豫和颤抖也各具特色。 
 
三 课堂总结 
 
《牲畜林》的背景是战争,我们却几乎嗅不到一丝血腥味,也看不到大义凛然的英雄形象。用文学的轻松对抗生活的沉重,以这样的方式反思战争,比纯粹表现战争的沉重与残酷更令人深思,更有力量。不仅文学作品,而且,影视作品有时也通过这种戏剧化的轻松去净化战争的残酷。比如《举起手来》 
 
四 作业:思考延迟在小说中的作用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