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何必曰利》说课稿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3-04-08  | 
 
 
 一、说教材 
《王何必曰利》是高中语文教材《先秦诸子选读》中《孟子》选读的第二节,本单元共选七节,每一节都围绕一个主题来编排,从不同方面展现了孟子思想的精深与伟大。对于孟子的思想,学生较陌生,但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不陌生,在教学中通过课文的延伸,联系实际生活,适当的启发引导,让学生进行联系、思考、探究,领略“纯中国学时期”文学的艺术魅力。 
《王何必曰利》一节主要介绍孟子的义利观,孟子把仁义张扬为私利之上更高的价值,对我们省察唯利是图这种价值观念有很深的现实意义。 
根据此教学要求及本文的特点,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文中文言知识。  
2、掌握孟子对比论证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分析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首尾呼应的结构; 
2、 诵读课文,对比孟子和孔子的义利观。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领会孟子思想对今天的启示意义,从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学习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教学难点 ; 掌握孟子的义利观 
二、	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 
(1)点拨法:布置预习,让学生利用课本下的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通过教师点拨突破第一个教学目标,然后在课后训练(创新课堂自主学习部分)对知识点进行巩固。 
(2)引导法:对于孟子的思想,学生较陌生,但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不陌生,通过课文的延伸,联系实际生活,通过适当的启发引导,让学生进行联系、思考、探究,以突破教学难点。 
2、学法 
(1)自主学习,诵读课文,梳理文中的文言知识。 
(2)合作探究:借助课本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孟子的义利观的现实意义。 
三、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第一则  
1、学生诵读第一则内容。 
2、抽查学生翻译情况。 
3、第一则内容探究 
 (三)学习第二则  
1、抽查学生翻译情况 
2、第二则内容探究 
(四)合作探究 
(1)对利的追求孔子与孟子的区别在哪里? 
(2)试比较孔孟两人的利义观?  
(3)孟子的义利观的局限性 
(五)课文总结:  
(六)教学评价设计:  
请以“自私”或“文明与小节”为话题,运用正反对比法写一段话,阐述你的观点。 
(七)教学反思(待后续) 
 李霞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