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残损的手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 
2、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 
3、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学习重点: 
1、感情诵读,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2、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学习难点: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  
2.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一、预习导学 
1.自查资料,了解戴望舒及《我用残损的手掌》的写作背景。 
  
  
2、学生默读全诗。掌握下列字词。 
  锦幛(zhàng)    荇藻(xìng zǎo)    蓬蒿(Péng hāo)     憔悴(qiáo 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蝼蚁(lóu yī):“蝼蛄和蚂蚁,用来代表微小的生物,比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  
  
3. 感情诵读,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4. 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思考: 
(1)诗歌从内容上町分为两部分。每部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体会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土地时的种种感觉,说说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变化起伏。 
 
  
  
  
二、课堂研讨 
  
1、检查自学情况 
  
2、自由读课文,组内成果交流后展示。 
3.当堂探究: 
    (1)诗中两种不同的色调给读者以强烈刺激。请画出文中起标示作用的修饰语,体会其表达效果。 
 (2)这首诗描写的对象很多,而读起来却不觉芜杂,这是为什么?  
 (3)诗歌两部分的写法各异,试作简要分析。  
4、学生熟读背诵全诗,深层领会诗中艺术形象的内涵。 
5、拓展延伸。  
       诗人往往把情感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具有可感性。借鉴这种写法.联系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写自己的一种感情(如“思念”“悲伤”“欢欣”等)。  
先在小组内交流、修改,然后请学生有感情诵读自己所写的优美语句,教师点评归纳。 
三、拓展延伸 
a、课文小结 
b、检测训练 
1、给加线字注音。 
锦幛(   )    荇藻(         )    蓬蒿(             )     憔悴(        )  
 蝼蚁(          )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变化起伏 
3、诗中两种不同的色调给读者以强烈刺激。请找出文中起标示作用的修饰语,体会其表 达效果。  
4、这首诗描写的对象很多,而读起来却不觉芜杂,这是为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