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我的信念 
教材分析: 
《我的信念》是玛丽·居里通过写自己的理想、兴趣、爱好和情操,表现了她作为科学家的性格特点和人格力量。她用切身的体会告诉我们:人做事要有信心,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要淡泊名利,集中目标,勤奋工作才能有所成就。本文语言质朴、真诚,就像一位老人向我们讲她一生所走过的艰辛、坎坷而又充满幸福、满足的成功之路,使人受到强烈感染。 
学生分析  
1 初一年级学生在完成某一项事务时,已懂得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但他们也特别注重获取等价的回报,因此让他们感受居里夫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很有必要。  
2 学生具有了初步搜集材料、理解材料的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还刚刚起步,学生还不是很适应,需要多加引导。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居里夫人高贵的品质和人格魅力。 
2)学习本文平实、质朴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2、能力目标 
学习从不同层面梳理、把握主要内容,掌握处理信息的方法; 
3、情感目标 
感受居里夫人那颗水晶般的心,并联系自己的人生深入思索:磨练意志,学会生活,热爱科学。 
4、实践目标 
 1)学会搜集、筛选和交流资料。 
2)学会合作,学会质疑,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梳理课文内容。  
2、归纳居里夫人的人格特点。  
3、品味平实且富于哲理的语言。 
教学难点: 
品味平实且富于哲理的语言。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课题: 
有这样一位伟大的女性,她一生中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她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法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同时还被15个国家聘为科学院士,担任了25个国家的104个荣誉职位。同学们知道她是谁吗?(出示挂图:居里夫人像) 
今天就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近这位科学巨人,学习她晚年写的一篇自述文章——《我的信念》,从中了解她取得成功的原因,并体会她人格的魅力。 
(板书课题《我的信念》)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师生共同明确学习目标:  
1、生字注音,理解词语。 
2、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力量。 
3、摘录品读平实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三、  检查预习(完成第一个学习目标) 
1、注音: 
执著( zhuo)   奢望 ( shē)       闲暇 (xiá )        蹂躏 ( róu  lìn )     
呵责 ( hē)     沉醉 (zuì)       猝然长逝 (cù)      问心无愧 (kuì) 
2、解释下列词语。 
 问心无愧--            理所当然 
 逆来顺受--             获益匪浅 
3、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搜集的有关的材料。 
  
四、小组合作探究(一)梳理课文,归纳了解居里夫人的人生“信念”(完成第二个学习目标) 
1、今天我们面对居里夫人,走近居里夫人来学习《我的信念》,我们的心将与她那颗水晶般的心贴得更近些。 首先我们来读懂题目,解释什么是“信念”。(学生很快查词典,解释“信念”——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  
2、小组合作,找出居里夫人在文中表述的在生活和工作中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和做法,即“我”的“信念”。  
要求:小组互动合作,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人生信念(概括要点抓住关键词即可),然后分析归纳,再整理排列,归纳居里夫人的人格美,及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按“宗旨”“环境”“工作态度”三方面进行排列) 
3、小组合作成果交流  
要求读懂了的学生在黑板上板书表述“我”的“信念”的关键词(四字短语)。 进而体会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宗旨:(探讨真理、不图财富、沉醉科学 、献身科学) 
环境:(保持安静、追求自由、珍惜时间) 
工作:(集中目标、树立信心、坚韧不拔、执著勤奋) 
  
五、小组合作探究(二)重点研读,体会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了解她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1、小组互动合作探究,教师作适当的点拨引导。注意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提出并解决问题。 
2、小组合作成果交流。(每组选派一个代表发言) 
参考探究题: 
①作者认为,做事情需要有怎样的精神?  
明确:坚忍不拔,有信心。  
  
②如何理解“少年时期我再巴黎大学,孤独过着求学的岁月”,为什么“孤独”也是一种美好快乐的记忆? 
明确:这里的孤独非一般意义上的孤独,而是指她潜心学业,远离喧嚣,一个人精心读书,在这期间作者读了许多书,大有收获,回忆起来,觉得没有虚度年华,所以这样的回忆也是一种美好快乐的记忆。这也说明了她对科学的渴求,对科学研究的热忱。 
  
③“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就常人看来,科学研究应该是艰深的、枯燥的,作者却不这样看。想想这是为什么?  
明确:因为只有有了小孩子般的沉迷和好奇,才能对科学产生兴趣,才能沉醉于当中,有探求的欲望,才有可能产生新的科研成果。 
  
④“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一句,“讲究现实的人”是什么人?“梦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从哪一件事上可以看出作者就是这样的“梦想家”? 
明确:所谓讲究现实的人是指为自身的利益而工作,为享受生活而工作的人。梦想家的最基本的特点是,献身事业,全身心投入事业,事业就是一切,根本不考虑物质利益。从居里夫人放弃专利,可以看出她就是这样的“梦想家”(感想可以自己谈) 
  
⑤居里夫人的人格美表现在哪些地方?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她的性格特点有哪些联系? 
明确:她那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坚强的信心,她那顽强的意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她那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所诱惑的品格,她那以自由学者的身份在自由国家进行由学术研究的渴望,她对科学研究的极度兴趣和极大热情,构成了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也正是她取得瞩目的巨大成就的关键之所在。 
  
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 
①“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某种力量指什么力量? 
明确:居里夫人在文中未明确指明这是怎样的一种力量,这或许是难以直叙的,这种力量是一种复合的因素。对事业的追求、对真理的渴求、科学对作者巨大的吸引,还有崇高的使命感等等种种因素,糅合成一股巨大的力量,鞭策着作者不断前行,“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茧一般”。 
  
②怎样理解:我们唯—的希望,是在一个自由的国家中,以—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 
明确:因为她曾经生活在被占领的波兰.缺少自由,缺少宁静的科研环境的氛围;而科学是无国界的,科学研究需要和平的巧境。自由的精神。 
  
六、小组合作探究(三)品味语言,进一步感受居里夫人的伟大人格。(完成第三个学习目标) 
(1).教师指导学生体会、品味语言。理解这种朴素而平实的语言风格。不重文采,而重写实,是传记类作品的特点。如果学生感到有难度,教师可引导学生与文学作品语言作比较,就容易理解了。  
(2)学生找出课文中带有哲理性的句子,试着进行赏析。  
例句: 
◆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  
◆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  
◆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  
◆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  
  (3)居里夫人的精神深深的打动每个人,请用一句话,说出感受最深的一点。 
  
七、教师小结:读了这篇文章,就如同与伟人对话。我们深深地被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所打动。如果说我们过去没有生活目标,现在我们明确了人生;如果说我们过去一味贪图安逸,现在我们学会了艰苦;如果说我们过去只能依赖他人,现在我们懂得了奉献;如果说过去我们意志薄弱,现在我们拥有了信念。让我们在居里夫人的光辉照耀下,把自己的人生也献给人类的进步事业。  
  
八、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检测。(独立完成测试题) 
  
九、作业: 
1、抄写词语。  
2、居里夫人放弃了镭的专利,却两次成为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对此你怎么看?写成300字的小文章。 
  
  
板书设计: 
                              我的信念 
  
                        探讨真理                     保持安宁 
宗旨     不图财富            环境     追求自由 
                        沉醉科学                     珍惜时间 
                         
集中目标  树立信心 
              工作 
                        坚忍不拔  执着勤奋 
  
附:备课卡片 
⑴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在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⑵ 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时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和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