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 一、基础知识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狭隘( ) 沉溺( ) 慰藉( ) 真知灼( )见  麻痹( ) 戕( )害 参省( ) 金石可镂( )
  跬( )步 驽( )马 炽( )热 锲( )而不舍
  炙( )热 拙( )劣 谚( )语 出类拔萃( )
  2、给下列加点字释义 
  想入非非 跬步千里
  走马看花 置之度外
  了无一物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应接不暇
  3、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按步就班
  丰富多采
  积腋成裘
  焕然冰释
  4、默写
  (1)不积跬步,        ;        ,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韩愈《师说》) 
  (3)业精于勤,荒于嬉;     ,      。(韩愈《进学解》)
  (4)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
  5、文学常识
  (1)韩愈,字     ,河南人,后人以其郡望而称之为    ,他是    运动的倡导者。
  (2)但丁,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他是     (填国别)诗人,代表作是《     》。
  (3)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曾获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彼得·卡门青》、《     》等。
  6、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2)君子生为异也,善假于物也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二、文言阅读
  (一)比较下列文言语段并完成后面问题
  甲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乙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
  (3)其闻道也亦固乎吾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4)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5)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蟹八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翻译: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翻译:
  4、(1)甲文谈到了一种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是        。
  (2)甲文和乙文都谈到了一个人在求学之道中应持的态度,它们分别是        、        。
  (二)比较下列文言语段并完成后面问题
  甲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本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如长也,而见者远;顺见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乙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人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古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日师日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庚。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学不可以已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是古圣益圣,愚益愚
  (5)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6)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于”字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4)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下列句子属于哪种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荀子用“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等比喻来说明        的道理;为说明“善假于物也”这个道理,作者连用了      、      、      、      、      等比喻来说明。
  5、乙文,韩愈从师而学的必要性,从三个方面对“不从师”的现象进行正反对比论述,这三个方面是
  (1)                                (2)                                (3)                              
  7、在上面的选文中,荀子和韩愈的看法有什么共同点?
  答: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陆贾说汉高祖  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①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②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③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日:“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贾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 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  (选自《史记》)
  注:①乃公:你的老子。这是刘邦傲慢的自称。②汤、武:指商汤、周武王。③怿(yì):愉快。
  1.翻译下列句子
  ⑴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
                                     
                                         ⑵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
                                     
                                       2.为文中画线的内容断句并加上标点。
  陆 贾 乃 粗 述 存 亡 之 征 凡 著 十 二 篇 每 奏 一 篇 高 帝 未 尝 不 称 善左 右 呼 万岁 号 其 书 曰 新 语
  三、现代文阅读  巨人何以成为巨人(有删节)
  ——读赫尔岑《往事与随想》第一册
  摩 罗
  ①在俄罗斯历史上,赫尔岑属于影响了一个时代的巨人。他的思想和血性直接来源于十二月党人。沙皇当局绞死十二月党人5位领袖时,赫尔岑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他整个精神生活几乎完全被这个重大事件所占领,内心时刻不停地激荡着为光明和正义而奋斗的伟大冲动。他郑重地向老师倾诉了自己的感情和决心,这位老师了解到赫尔岑的精神世界后,禁不住还以激动的拥抱,他对赫尔岑说:“愿这些感情在你身上成熟并且巩固下来。”
  ②每次读到这里,我都禁不住有点后怕。倘使这位老师是个怯弱而又世故的人,他对赫尔岑的倾诉不予理睬;倘使他是一个愚昧而又迂腐的人,按着官方立场来解说那场起义和镇压,用官方意识对赫尔岑的高贵激情给予挫伤和清洗,那么,还会有后来的赫尔岑吗?倘若雷列耶夫、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托尔斯泰、克鲁泡特金、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在其成长道路上不曾得到这样的鼓励和支持,他们作为革命家和文化英雄的形象还能站立得起来吗?而没有这些人的挺立和闪耀,俄罗斯的19世纪究竟还有多少光彩呢?在读《往事与随想》的时候,我的目光不知不觉中投向了那些普通人,那些从来不被看做英雄的,既无人为之建造铜像,也无人为之开设纪念馆的普通人身上。
  ③亚历山大一世时期,艺术院长以阿拉克切夫伯爵离皇上最近为由,提名他作名誉院士,艺术院秘书反驳说:“要是这个理由站得住的话,我就推荐马车夫伊里亚·巴依科夫为院士,他不单离皇上最近,还总是坐在皇上前面。”秘书虽因此遭到流放,却捍卫了艺术的尊严和自己的良心。斯塔阿尔将军受命主审赫尔岑等人一案,他在审读案卷后向皇上直陈己见:这些青年人是清白的,我不能违背自己的良心,玷污自己的满头白发。他愤然退出侦讯委员会。 
  ④十二月党人起义被镇压以后,俄罗斯一度出现了严重的政治黑暗和道德堕落。可是这个民族对于正义事业的崇仰和对英雄人物的热爱还是以某种方式表达了出来。特鲁别茨卡雅公爵夫人第一个动身去西伯利亚,追随着她的英雄丈夫并死在那里。法国姑娘唐狄在巴黎得悉昔日情人伊瓦谢夫被判流放西伯利亚,立即来俄国要求去西伯利亚与情人结婚。这对年轻的情侣后来双双死在苦难深重的西伯利亚。在给车尔尼雪夫斯基执行象征性死刑的刑场边上,一位少女把一束鲜花递给了这位囚徒。在随后奔赴西伯利亚的途中,一位马车夫用这样的话跟车尔尼雪夫斯基告别:“谁拥护人民,他就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去,这一点我们早就知道。”俄国革命家能在流血牺牲的同时享受到如此伟大的幸福,真叫人妒羡不已。这些精神巨人最需要的并不是世俗的功德圆满,而恰是这种被理解,这种在精神上与世界的联系和沟通。他们因为有了这样的人民而伟大,也因为有了这样的人民而幸福。  ⑤越是精神强大的人,越是需要拥有最丰厚的精神资源。一个巨人不但需要通过研读典籍占有历代前贤的精神财富,不但需要通过研究人性和社会来把握人性的需要和历史的走向,他还同时需要周围那些有血有肉的人的理解、支持、温暖、尊敬、鼓励,他需要从这样的心灵交流中得到勇气和力量。如果没有这些,再伟大的人也会枯竭夭亡而无从成其伟大。在这样的意义上,任何一个伟大的人都是凭着他的族群并代表他的族群成为伟人的。
  ⑥1827年的某个黄昏,15岁的少年赫尔岑来到莫斯科旁的麻雀山上。他站在夕阳微风之中,对着伟大的莫斯科发誓,一定要为自己的使命奋斗到底,直至献出生命。在后来的岁月中,俄罗斯人民果然将赫尔岑造就成了一代巨人。这位巨人的力量,正如我们已经知道的,不仅来自十二月党人的鲜血和老师的祝福,也来自斯塔阿尔将军的理性与公正,还来自追随丈夫流放到西伯利亚去的妇女们和对革命家表示尊敬的马车夫们。一句话,他的力量来自全体人民的人文理想和整个民族的历史良知。
  1、读第①段,老师激动的拥抱和对赫尔岑说的话给了年少的赫尔岑什么?
 
  2、读《往事与随想》,作者说自己的目光不知不觉中指向了那些普通人,为什么会这样?
                                        
                                        3、读第④段画线句,为什么车尔尼雪夫斯基们因为有了这样的人民而幸福?
                                        
                                    。
  4、揣摩作者意图,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如果没有老师激动的拥抱和话语就不会有后来伟大的赫尔岑。
  B.在人类文化史上,俄罗斯19世纪的光彩夺目和群星璀璨来自于整个俄罗斯民族的历史良知和人文理想。
  C.精神强大的人需要丰厚的精神资源,这种精神资源不仅来自于典籍和前贤,不仅来自于对历史走向和人性走向的准确把握,更需要同时代人的理解、支持、温暖、尊敬、鼓励,相较于前者,后者的力量更大。
  D.尽管特鲁别茨卡雅公爵夫人和法国姑娘不一定理解自己英勇的丈夫和情人,但爱情却让她们的丈夫和情人获得了与黑暗战斗的勇气和力量。
  E.作者在行文间向俄罗斯最普通的民众表达了自己的敬佩之情,以饱满的感情向俄罗斯民族表达了自己的尊敬,在“巨人何以成为巨人”的背后是作者留给读者反思中国历史的巨大空间。
  四、语言运用题
  1、把下面4句话按恰当顺序填人横线处(只填序号),并在括号中填入同一个连词,使之成为语义连贯的一段话。
  凡事过犹不及,__________,( )变成明哲保身,( )变成圆滑世故,( )变成是非不分。
  ①超越了这个度 ②真理超越一步就是谬误 ③值得赞许的成熟就可能走向反面 ④成熟也是有度的 
  2、根据例句仿写两句话。
  如果你是阳光的朋友,就会有红润的面庞和明朗的心境。
  如果你是      ,       ;
  如果你是      ,       。
  五、作文题  人生要学会珍惜。友谊、爱情、荣誉、人格、事业、礼物等等,一切真善美的东西都需要珍惜,甚至不幸的遭遇,平淡的生活,普通的交往等等中间都孕育着值得珍惜的内容。
  人生有时也要学会舍弃。舍弃一支残臂,可以保存整个生命;舍弃暂时的安逸,可以获得一生的幸福;舍弃一己之私,可以获得天下的大公;舍弃蝇头小利,可以赢得千秋大义。
  珍惜与舍弃看似矛盾对立,但又和谐统一,密切相关。该珍惜的珍惜,该舍弃的舍弃,这是人生辩证法,人类的大智慧。
  要求:请以“珍惜与舍弃”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专题二综合练习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题 
 
 
 1、ài nì jiè zhuó bì qiāng xǐng lòu 
 
 
 kuǐ nú chì qiè zhì zhuō yàn cuì 
 
 
 2、非非:虚幻的境界。 跬步:半步。 走:跑。 
 
 
 度:考虑、打算。 了:完全、一点。 锲:用刀雕刻。 
 
 
 镂:雕刻。 暇:空闲。 
 
 
 3、按部就班 丰富多彩 集腋成裘 涣然冰释 
 
 
 4、(1)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 
 
 
 (2)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3)行成于思 毁于随 
 
 
 (4)思而不学则怠 
 
 
 5、(1)退之 韩昌黎 古文 
 
 
 (2)意大利 神曲 (3)荒原狼 
 
 
 6、(1)有—又 暴—曝 
 
 
 (2)生—性 
 
 
 (3)受—授 
 
 
 (4)不—否 
 
 
 
 
 
 二、文言文阅读 
 
 
 (一) 
 
 
 1、(1)没有用来……办法 (2)以……为师 (3)本来 
 
 
 2、(1)于此 (2)向下 (3)在 
 
 
 (4)比 (5)呢 
 
 
 3、(1)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蟹钳,除了蛇洞和鳝鱼洞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是因为心里浮躁 
 
 
 (2)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 
 
 
 4、(1)学习要注意积累 
 
 
 (2)持之以恒、用心专一;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学习 
 
 
 (二) 
 
 
 1、(1)停止 (2)靠近 (3)外物 (4)圣明 
 
 
 (5)丢弃 (6)自己 
 
 
 2、(1)从 比 (2)向 (3)对于 (4)向 
 
 
 3、(1)判断句 (2)宾语前置句(3)状语后置句(4)状语后置句 
 
 
 4、学不可以已 “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 
 
 
 5、(1)用“古之圣人”“从师而学”跟“今之众人”“耻学于师”作比较 
 
 
 (2)用人们为子“择师而教之”与自身“则耻师”作对比 
 
 
 (3)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的“群聚而笑之”进行对比 
 
 
 6、甲文谈了学习要“善假于物”,乙文谈了要从师而学; 
 
 
 甲文与乙文在“学习”问题上都谈到了要向“外物”学习。 
 
 
 (三) 
 
 
 1、⑴假使泰国统一天下后,施行仁义,效法古代的圣王,您(皇上)怎么能得到天下呢? 
 
 
 ⑵(你)试着给我写出秦朝所以会失去天下,我所以能得到天下的原因,以及古代各国成败(的经验教训)。 
 
 
 2、陆贾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 
 
 
 三、现代文阅读 
 
 
 1、给了赫尔岑鼓舞和支持,给了赫尔岑革命的热情和自由主义的信念。(“给了赫尔岑为光明和正义而奋斗的力量”也对) 
 
 
 2、因为作者意识到,正是这些如赫尔岑老师一样的普通人让俄罗斯民族的巨人成为了巨人。(意思对即可) 
 
 
 3、因为车尔尼雪夫斯基们在为人民的光明和自由而奋斗,他们的行为被人民所理解,这种在精神上与世界的联系与沟通让他们倍感鼓舞和温暖,因而是幸福的。(意思对即可) 
 
 
 4、C、D(C项,不能说两者之间谁的力量更大,只是在本文中作者着重给我们展示俄罗斯民族普通大众对巨人的理解与支持;D项从作者的行文看,无论是公爵夫人还法国姑娘都是理解亲人所为的) 
 
 
 四、语言运用题 
 
 
 1、②④①③   括号内:或,或,或(或者,或者,或者也可以) 
 
 
 2、如果你是高山的朋友,你就会有伟岸的身躯和坚毅的性格/如果你是大海的朋友,你就会有深邃的目光和宽广的心胸/如果你是鲜花的朋友,你就会有甜美的微笑和美丽的心灵 
 
 
 五、作文题 
 
 
 (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