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结合所查找到的资料,组织学生讨        1.热烈讨论:有写春雨、有写秋雨;有写 
论:这些作品都是写“雨”的,既展现          夜雨、有写朝雨;从听觉写雨的淅沥, 
出“雨”的共性,又抓住雨的不同特点          从视觉写雨的绵密,从触觉写雨的湿 
去描写。引导学生注意这些特点,以            润,从嗅觉写雨的清新。而且能够运 
及作家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不          用雨中的景物,比如树、叶、花、山、  
 同角度描写雨。                             水、灯光等侧面展现雨。 
2.雨给人们的感觉是丰富多彩的,也正      2.在课堂上通过同学间的交流、回忆, 
如此,雨才成为人们歌咏的对象。人         对所学课文进行梳理,运用已有知识 
们在观赏雨时,把自己的情绪、感受         积累,回答教师问题,如: 范仲淹的 
赋予雨,这时的雨就已经是凝结着作         《 岳阳楼记》:“若夫淫雨霏霏,连       
者思绪和情感的东西,成为一种意象。       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思考:哪些作者的作品借助雨传                情景交融,渲染出迁客骚人去国怀乡、 
  达自己的情怀?                             感极而悲的心境。也可以结合歌词“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说明只有付 
                                            出才有回报的道理。 
3.如果以“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你会     3.独立思考,结合学习过程中的体会, 
选择什么角度,写什么内容?要学生             捕捉灵感,记录下初步想法,再与同学 
  先独立思考,写下自己的初步想法,          进行交流。 
  然后组织讨论。 
二、围绕雨.从不同角度倾听“雨”(约    分钟) 
三、畅所欲言.展开辩论(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诗人眼中的雨是充满诗情画意的,                根据教师的引导和提示,讲述自然 
但在现实中,大自然的雨却是变化无穷         界中的雨,如:雨水泛滥成灾的实例。 
的,它可以冲毁桥梁,淹没、破坏庄稼,       罗列与雨有关的奇特现象:梅雨、钱雨、 
给人类带来灾难。从科学的角度看待           泥雨、酸雨等等。说说它们形成的原因 
雨和从艺术的角度看待雨,会得出截然         以及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不同的结论。 
本课总结 
作为诗歌单元的总结,这个主题活动,以流畅优美的文字表述开篇,四个部分的内容一气贯穿,很有诗意。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诉说雨的心曲,设计灵活、丰富,开展活动的空间很大。 
板书设计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组织学生讨论:在文学作品中,“雨”的象征意义是什么?由此推开,月亮、星星、落花等意象的象征意义又是什么?以此理解诗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