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第四单元《古诗三首》说课稿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2-05-13  | 
 
 
 10 古诗三首说课稿 
一、说教材 
《古诗三首》是统编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有三首古诗组成。《马诗》是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前两句描写了边塞肃杀的风光,后两句以马喻己,表达了渴望受到赏识、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愿望;《石灰吟》是明朝爱国诗人、名臣于谦的作品,托物言志,以石灰自喻,表明自己不怕牺牲、坚守高尚情操的决心;《竹石》是清朝诗人郑燮的作品,通过描写竹子的品质,表达自己刚直不阿、正直不屈的高风亮节。 
本课是本年级第四单元的第一课,紧扣单元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需要学生更多了解诗人生平,理解诗歌情感,对培养学生的理解发掘能力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在古诗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文本有独特的阅读体验。但是学生对于古诗的时代背景了解较少,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的资料,必要时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补充有关的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目标 
1.会写“络、锤”等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竹石》。   
3.结合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情景,感知诗的大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4.查找资料,加深对诗的理解,了解诗的表达方法。 
四、说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竹石》。(重点) 
2.结合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情景,感知诗的大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1.朗读法   
古诗需要充分朗读、熟读成诵,有感情朗读。本课的古诗是三首气势坚定的诗,因此主要采用学生跟读、有感情朗读和自由朗读等形式,要求学生在理解诗中情感的基础上读出气势。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的诗语言简单朴实,学生可以自行理解,但是在情感把握上,需要更上升一层,因此我采取发现点拨教学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学习。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古诗相关图片,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让课堂更生动。  
[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大概了解课文内容,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课内主要是朗读课文,学习生字和课文内容,结合课后习题,进行适当练习,从而掌握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在古诗中,一些植物或动物常被诗人赋予品格或志向,让我们走进《古诗三首》,一起来了解。 
2.板书课题:古诗三首,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       
1.学生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课件出示生字。教师检查预习情况。重点交流的几个字:络,锤,凿。 
(三)学习《马诗》   
1.课件出示诗人简介。   
2.学生诵读古诗,互相交流,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意。(强调“似、当”的读音)   
3.指名学生解释一、二句诗意思,教师引导。   
4.小组合作学习三、四句,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诗意。       
(1)整体感知,为什么诗人会将弯月形容成“钩”?想象“沙如雪、月似钩”的画面。   
(2)理解“金络脑、踏清秋”背后的含义。 
(以马喻己,侧面表达希望得到赏识重用)   
5.入情入境,体会情感。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6.小拓展:了解诗人生平志向和小故事,深入了解诗中的感情。  
7.归纳主旨: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渴望自己抱负得以施展、能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愿望。   
8.板书设计:                                              
            景—沙如雪、月似钩→思战        以马喻己             
马诗 
志—金络脑、踏清秋→受重用      企望建功立业  
第二课时  
(一)学习《石灰吟》  
1.解诗题,知诗人。课件出示对于谦的介绍。   
2.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指导正音。   
3.出示注释,学生互相交流、理解古诗大意。教师引导。  
4.理解“千锤万凿、若等闲”的态度。(从容不迫)感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直抒诗人不怕牺牲、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5.有感情朗读,比赛读,比赛背诵。   
6.归纳主旨:本诗托物言志,以石灰自喻,表明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尚情操的决心。   
7.板书设计: 
借物喻人→若等闲             不怕牺牲          
石灰吟                               坚守高尚节操 
直抒胸臆→要留清白 
(一)学习《竹石》   
1.解题,知诗人。课件出示对郑燮介绍。  
2.学生读诗,指导正音。(强调“还、劲”的读音)  
3.学生自由说说诗意,教师点拨。  
4.指导理解“咬定”。(想象竹子深深扎根绝不动摇的坚定)把握“任”的表达的态度。(无所畏惧、慷慨乐观)分享诗人关于竹子的轶事,加深对《竹石》的了解。  
5.归纳主旨:本诗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中却无所畏惧、坚定乐观,托物言志,表达出诗人的刚直不阿、正直不屈的高风亮节。   
6.比赛诵读,一起背诵,尝试默写。  
7.板书设计 
竹→咬定      坚劲       任                                                竹石       ↓        ↓        ↓       托物言志             
人→顽强      刚直    无所畏惧 
(二)作业布置 
1.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竹石》 
2.课外搜集一些其他含有托物言志的诗句。 
 |   |   
 
   
     
         
          | 标题: |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四单元《古诗三首》说课稿 | 
         
         
          | 文件大小: | 
          7K | 
         
         
          | 文件格式: | 
          zip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