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复习 
 
河北中考热点题型: 
综合性学习(考试说明P4) 
1、综合运用语文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根据设置的情境和提供的资料,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的简单方案。 
3、根据要求,提取文字材料的重要信息,说明、归纳图表所 
反映的主要内容,并形成自己的认识。 
4、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 
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明确考点) 
河北近5年中考“综合性学习”考情搜索 
出示近五年综合性学习考题 
(根据已考题型指出近五年已经考察了考试说明中的第1和第3条考点,从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第4条) 
“非连续性文本”的定义: 
连续性文本是由句子和段落构成的文本,例如小说、 
散文等。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连续性 
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文字材料和统计图表、图画等相结合的形式呈现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常见题型: 
(1)提取关键信息或概括文本内容。 
(2)探究文本中蕴含的态度、观点或揭示的问题。 
(3)提出建议;发表看法或写出感悟启示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典型题型复习指导 
考点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多种纯文字材料阅读 
考点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图表与文字组合材料阅读 
考点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图画与文字组合材料阅读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典型题型复习指导 
考点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多种纯文字材料阅读 
  
综合性学习:(5分) 
  
材料一:母虎抚养幼虎有三个过程。开始,它出去捕食回来,把最嫩的肉用爪子撕成碎片,喂给幼虎。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把剩下的骨头扔给幼虎啃。再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把骨头扔掉,幼虎要吃,它就大吼一声,不让它吃。过几天,幼虎饿得实在受不了,就离开母亲,自己找食吃。且不再回来。 
  
材料二: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材料三:曾有这样的一幅漫画:父亲送儿子上大学,衣着时髦的儿子空着手,与别人谈笑风生,而父亲却肩扛手提,佝偻着身子帮儿子排队报名。 
(漫画题为《如此爱心》) 
  
(1)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写出两点) 
结果一:                                                                        
结果二:                                                                        
  
【技法点拨】怎样提取文字材料信息 
1.提取中心句 
如果文段有中心句,提取最能概括材料的中心句或关键句。 
2.组合要点 
如果没有中心句,筛选出每段的关键词,加以整合、概括。 
3.整体归纳 
最后,提炼出每一则材料的要点(共同点),然后整合、表述。 
   
(2)请为材料二补充一个符合论点的事实论据。 
  
【技法点拨】如何补充事实论据 
首先,要根据观点补充,事例要真实、典型、新鲜、有代表性。 
其次,叙述时用“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在做什么了,结果怎么样”的形式加以概括。 
   
考点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图表与文字组合材料阅读 
综合性学习:(4分) 
材料一:最近,石家庄大街小巷迎来了一批批新的成员一ofo共享单车。交一笔押金,担码就能开锁骑走,且用完后无需找停车点。有市民说:“这种新的“城市时尚’可能会改变自己的出行方式,给生活带来诸多便利。” 
  
材料二:共享单车风靡各大城市。其便捷、环保的特点受到很多人的青睐,但也行生了一系列问题:乱停乱放、私自占有、人为破坏共享单车给市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考验着政府部门的管理能力。 
  
材料三:下面是媒体对共享单车遭受破坏情况的调查统计表:  
原因	人数	比例 
共享单车运营模式问题	5091	16.14% 
国民素质太低	17446	55.32% 
公共空间规划问题	9003	28.54% 
  
原因人数比例共享单车运营模式问题509116.14%国民素质太低1744655.32%公共空间规划问题900328.54% 
 
   
1、 阅读上面三则材料,写出探究结果。(2分) 
    
【技法点拨】怎样提取图表信息(探究结论) 
1、认真审题,明确图表的主题 
2、.审表头 
表头往往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是答题的主题 
3、审图表 
a审图表时,要读图名、图例、内容、功能、附注等; 
b观察数据找规律 
※对比图表中的数据,找出最大数和最小数,通过最大数和最小数 
来把握图表的侧重点和主要信息。 
※如果几个数据较接近,或表头中的对比项有共同点,那么就合并同类项。 
4、最后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表格所反映的规律或结论。(不要出现数字) 
  
2、 你在小区看到有位男土正在给“小黄军”生锁,请尝试劝说他。(2分)                                                                                                   
【技法点拨】口语交际:怎样劝说。 
1、劝告他人时,要根据题干所给出的具体语境进行劝导; 
2、注意称呼恰当; 
3、劝说的语言要得体、语气要委婉 
(可以使用“您说呢”“你觉得呢”“吗”“行吗”等),总之,只要能有说服力,能让对方心里受到震动就可以。 
  
考点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图画与文字组合材料阅读 
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贴二十四节气图画)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材料二: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作为人类“非遗”代表作,它不仅是中国人文化认同的一个标志,同时也是中国对于整个人类的文化贡献。“二十四节气”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具有非常大的意义。我们应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承与保护的行列中来,使“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的文化遠产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1) 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介绍材料一中图画的主要内容。(3分) 
                                                               
【技法点拨】介绍、描述画面内容 
1.观察画面,弄清画面的构成要素。抓住画面的要素,包括主体、背景、人物、话语、 
标题等可以辅助理解画面内容的东西 
2.抓住特征客观描述画面。 
描述时,要根据画面本身加以说明,不可超越画面所给图文信息进行添枝加叶。 
3.注意说明顺序。 
描述画面时,要注意运用一定的说明顺序,按顺序依次描述画面内容。 
答题格式:这是一幅题为/介绍“……”的图画,画面的中间/画面的主体是……,画面 
左面是……,右面是……,后面是……,上方是……•,下方是…… 
  
(2)“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是哪一个?结合你所掌握的知识,简要说说该节气的特点。(2分) 
                                                                                                                                               
(3)材料二中提到“应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承与保护的行列中来”。假如你所在的学校要举办有关“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一二十四节气”的活动,请你设计两个活动栏目。(2分) 
活动一:                                                                   
活动二:                                                                
  
【技法点拨】根据活动形式、主题设计简单的活动设计。 
 
课堂小结: 
  
“非连续文本”的阅读答题步骤: 
1、准确审题(题目要求、文字材料、表格的标题数据、 
图画的组合、构成等); 
2、分析、组合信息(归纳,合并,做加减法) 
3、规范作答(问什么答什么) 
总之,通过仔细观察阅读,从材料中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