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学案6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08-21  |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郭沫若的生平及其创作。 
2、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内容,领悟诗歌的象征意义。 
3、认识“五四”时期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追求个性解放的社会思潮。 
学法指导 
1、查阅资料,了解诗人写这首诗的处境,通过知人论世,理解诗歌。 
2、反复诵读,联系具体语境,品味诗歌的内涵,感受诗歌对“力”的赞美, 
3、在理解、感受诗歌的基础上,领会诗人在诗歌中传达出来的精神,树立自我意识。 
 
知识链接: 
1、诗集《女神》 
《女神》收录了郭沫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连同序诗共57篇,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女神》是开一代诗风的新诗集,成为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1)思想内容上,《女神》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它的反抗精神、爱国精神、进取精神,最强烈地体现了“五四”精神。(2)艺术表现上,《女神》开拓和形成了浪漫主义新诗流派,它强烈的感情、唯美的艺术形象等对当时和后来的浪漫主义诗人产生了重要影响。(3)诗歌形式上,《女神》是自由体诗的一个高峰,为诗歌的革新和创造树立了榜样。它完全冲破了旧诗格律的束缚。诗节、诗行长短无定,韵律无固定格式。 
2、文本解读:《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于1919年9、10月间写的一首新诗。这首诗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色;另一方面,自然形象成为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鲜明反映,是五四时期那种时代狂飈的象征,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作者借这首诗想要告诉人们:科学的文明,人民的觉醒,终将彻底推翻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这首诗意境壮阔,充斥着浪漫主义色彩,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山海关有一副对联非常奇妙,在那里存在几百年了,几乎没有人能够读出来。这个对联就是: 
上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下联:浮云涨长长长长长长消。 
在这个对联中用了六个“朝”,六个“长”。所以说就算给你这个对联你都不知道这是在说什么,毕竟“长”和“朝”都有两个读音。你说这该怎么读呢?可是这却难不住郭沫若,郭沫若上去就读“海水朝(hǎi shuǐ cháo ),朝朝朝(zhāo zhāo cháo),朝朝朝落(zhāo cháo zhāo luò);浮云长(fú yún zhǎng),长长长(cháng cháng zhǎng),长长长消(cháng zhǎng cháng xiāo)。”而有个人一会功夫就读出来了,这个人就是郭沫若。 
二、走进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家乡优美的自然风光熏陶了郭沫若的浪漫主义情怀。1960年入新式学堂,其间,他多次参加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1914年赴日本留学,就读医学专业。后接受美国诗人惠特曼等人的思想,决心弃医从文。1921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一同建立“创造社”,同年,第一本新诗集《女神》出版,《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的精神。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2月被迫流亡日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任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主持科学和文化工作,对我国现代文学和科学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主要作品:诗歌天狗》《风凰涅架》《地球,我的母亲!》《炉史煤》《天上的街市》等,历史剧本《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王昭君》《蔡文姬》等。 
0作者背影 
拓展:郭沫若名字的由来 
1919年,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时,取了“沫若”这个笔名。“沫”“若”,即沫水和若水。沫水,古水名,即今大渡河,是岷江的最大支流,位于四川省中西部;若水,古水名,即今雅砻江,是金沙江的最大支流,位于四川省西部。“沫水”“若水”是流经郭沫若家乡的两条河流。郭沫若取此二水作为笔名,是表示他身在异国、不忘家园的意思,也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三、解读标题 
问题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怎么读,怎么理解? 
 
 
 
四、鉴赏文本,把握意象 
(一)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二)分析意象 
问题2:全诗7节,都涉及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问题3:这些意象都是写实的吗? 
 
 
 
问题4:你觉得本诗的主体形象是谁?为什么? 
 
 
 
问题5: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有何象征意义?联系诗意和写作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问题6:“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怎样理解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问题7:这首诗是侧重写景,还是抒情? 
(一)侧重于写景,  
 
 
 
(二)侧重于抒情, 
 
  
五、分析文本特色 
问题8:你觉得作者的情感浓烈吗?怎样做到的? 
提示:修辞方面、句式方面、标点 
 
 
问题9:怀着改造社会和振兴民族的热忱,郭沫若以饱蘸激情的如椽之笔,积极投身革命运动中。那么,在这首诗中的内涵是什么? 
 
六、朗诵训练 
1、听范读:可以上网搜朗读视频 
2、自由练习读,做好达到声情并茂的程度。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阅读郭沫若的《天狗》。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