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叙述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水手及时下水抢救,终于使孩子转危为安。故事蕴涵着这样的道理: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为。 
我会写: 
艘:一艘  艘次  客艘 
航:航海  航行  航空  
肆:放肆  肆意  肆行  
帽:帽子  草帽  礼帽  
桅:桅杆  船桅  桅灯  
撕:撕扯  撕咬  撕毁 
逗:逗笑  逗趣  挑逗  
唬:吓唬  唬人  诈唬 
钩:钩取  钩子  鱼钩 
扭:扭头  扭打  扭曲  
咧:咧嘴  咧开  胡咧 
舱:货舱  客舱  底舱 
鸥:海鸥  沙鸥  银鸥  
瞄:瞄准  瞄向 
  
形近字: 
艘(一艘)搜(搜查)  航(航行)抗(反抗) 
撕(撕扯)嘶(嘶鸣)  钩(挂钩)沟(水沟) 
咧(咧嘴)例(举例)  瞄(瞄准)描(描写) 
  
多音字: 
钻:zuān钻孔  zuàn 电钻 
模:mó模仿  mú模样 
  
近义词: 
放肆——放纵  故意——有意 
吓唬——恐吓  灵巧——灵活 
立刻——马上  勇敢——英勇 
心惊胆战——心惊肉跳 
  
反义词: 
放肆——拘谨  故意——无意 
灵巧——笨拙  勇敢——怯懦 
凤平浪静——波涛汹涌 
  
理解词语: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吓唬】使害怕;恐吓。 
【眼巴巴】形容急切地看着不如意的事情发生而无可奈何。 
【龇牙咧嘴】形容凶狠的样子。 
【心惊胆战】形容非常害怕。 
【哭笑不得】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 
【失足】走路时不小心跌倒,比喻人堕落或犯错误。 
【不然】表示如果不是上文所说的情况,就发生或可能发生下文所说的情况。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形容平静无事。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写水手拿猴子取乐,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和故事的起因。 
第二部分(2~4):写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遇到了生命危险。 
第三部分(5~6):写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来。 
或: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帆船上一只猴子十分放肆。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讲孩子走上最高横木,遇到生命危险。 
第四部分(第5—6自然段)讲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课文主题: 
课文讲了一个十分惊险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表现了船长急中生智,当机立断处理问题的能力。故事告诉我们:遇事不能任性。要沉着冷静,善于分析。事物之间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为。 
  
课文分析 
 问题归纳:1、文章开头两句话有什么作用?答:这两句话开门见山地介绍了故事发生的环境,为全文做了必要的铺垫:(1)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条件。正因为风平浪静,水手们才会轻松悠闲起来,才有兴趣拿猴子取乐。(2)暗示了事情的结局。正因风平浪静,孩子跳进水里才能被水手迅速救起,转危为安。由此可见,这两句话的含义是跟事情的发生和结局密切相关的,在文章的开头作了简明的交代,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 2、说说水手在推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开始有了水手取乐猴子,才会有猴子摘撕孩子帽子,再加上水手的大笑,更让孩子觉得没面子,所以追猴子,爬到了横木的最高端,处于危险的境地。 3、船长真会对儿子开枪吗?你可以看出船长有怎样的品质?不会,因为他爱儿子,才会想到用这种办法救人。也只有他才会想到用这种办法救人。跳水是救儿子的最好办法,他这是在逼迫孩子跳水。船长有机智、勇敢、沉着、果断的优良素质。 4、从船长的表现中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遇事要沉着冷静,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