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馆》教案4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04-25  |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句描绘的景物; 
 
2.结合内容调动想象,品味诗歌意境,理解诗人表现的思想感情; 
 
3.流畅而富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背诵。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感受诗句描绘的景物; 
 
2.学习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课堂导入  
 
唐代是中国诗歌水平最高的黄金时期,因此有唐诗之说,与宋词并举。唐诗是汉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竹里馆,建在竹林里的屋舍。 
 
 
 
明确学习任务,理解诗题。 
 
教师导读 1.出示整首诗,了解诗人生平。 
 
王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今存诗400余首。王维多才多艺,不仅诗书画很有名,音乐也很精通。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2.听读朗诵。 
 
3.自读古诗,读准字音和节奏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 长啸。 
 
深林∕人∕ 不知, 
 
明月∕来∕ 相照。 
 
4.指名读——同桌读——齐读 你了解作者吗? 
 
读诗,学生字,体会五言诗的节奏。 
 
合作探究 师:围绕着“竹里馆”,诗中写了什么内容呢? 
 
1.(1)初读,知大意: 
 
幽篁:幽深的竹林。篁,竹林。  
 
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类似于打口哨。  
 
深林:这里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2)为什么要用“来”字? 
 
2.再读,品意境: 
 
(1)全诗写了哪些景物? 
 
“幽篁”、“深林”、“明月” 
 
(2)结合图片,发挥想象,还想到哪些没写的景物? 
 
(3)这样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3.三读,悟诗情: 
 
(1)诗中写到人的哪些活动? 
 
(2)王维时代关于唐朝人生活的文献以及诗歌资料,并引导学生思考:王维的生活与其有什么不同?从中可以看出王维是一个怎样的人?       
 
4.朗读全诗,尝试背诵。  
 
自读,小组交流 
 
理解诗的基本意思 
 
齐读,体会诗句的意思 
 
启发学生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心里感觉到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谈出感受。 
 
鼓励学生课上背诵。 
 
拓展延伸 试着鉴赏《鹿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鼓励学生独立赏析,要求表述有条理。 
 
作业  
 
1.练写背诵和默写; 
 
2.将《竹里馆》改写为一篇散文。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