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的意境》教案5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02-22  | 
 
 
 一、教材分析 
  《山水画的意境》节选自当代著名画家李可染先生的《漫谈山水画》一文。文章探讨了山水画的历史、山水画创作中的意境和意匠问题,课文节选的是作者集中探讨意境的部分。本文处于统编教材9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所选课文是一篇较为标准的文艺论文,从语文素养的培育上看,这篇文章有四个方面的学习价值:其一,把握“意境”的内涵。学以致用。其二,学习、借鉴作者的论述思路。其三,构建文艺论文的阅读策略。其四,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见解。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圈点勾画出关键词句,引导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结合的方式,用图表形式梳理出文章的论述思路,还要引导学生分析体会作者论述观点所用的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契合性,以及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并从中借鉴学习作者分析实例的方式。另外还要引导学生适当拓展阅读,提升对意境的认识,形成自己具有批判性的看法。 
  二、学情分析 
  初中生首次接触文艺论文,文章内容涉及一定的专业知识,学生阅读时有较大难度,尤其对于基础较差及艺术审美能力不足的学生会觉得晦涩难懂,甚至难以产生兴趣进行深入阅读。因此教学应该把理解性阅读放在首位,教师要将之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三、教学目标 
  1、识记并积累生字、生词,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 
  2、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 
  3、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4、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 
  5、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四、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 
  2、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3、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 
  4、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五、教学难点 
  1、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 
  2、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六、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一些山水画名作,认真观摩欣赏,同学间交流,分享对山水画审美追求、技法特点等的初步认识。 
  2、教师印发资料:袁行霈《论意境》、颜景龙的《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和李可染《谈学山水画》。 
  七、教学时数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多媒体投影的《江山如此多娇》) 
  师:这幅画是关山月、傅抱石他们共同合作专门为装饰人民大会堂而绘制的大型山水画。 
  问:看画面你能想到哪首古诗词? 
  生回答。 
  全班齐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师:结合词,再看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生回答。 
  师:同学们对画面的这种感受属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即“意境”。关于“意境”, 
  当代山水画大家李可染先生曾做过专业论述,同学们想不想跟随他去了解一下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山水画的意境》。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任务一:初读课文,抓核心要素 
  【出示任务】 
  默读文章,在阅读中圈点勾画,注意圈画出以下要素: 
  1、核心概念; 
  2、主要观点; 
  3、所用实例; 
  4、所做结论。 
  【反馈指导】 
  本文是一篇文艺论文,同学们第一次接触这种类型的文章,但其实文艺论文作为议论性文章的一种,阅读的方法和一般议论文一样,只要抓取了以上几个要素,一篇文艺论文的基本内容就基本理解了。 
  任务二:再读课文,把握结构 
  【出示任务】 
  1、再读课文,勾画出每段关键句。 
  学生读课文,完成任务。 
  2、分小组合作探究,梳理出文章的论述思路,每组以提纲示意图的形式呈现。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展示。 
  【反馈指导】 
  每段关键句和提纲示例: 
 
 教师小结: 
  从提纲图示中可清晰看出,文章层次分明,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写作思路进行论述。这既是议论文的常用思路,也符合人类认识问题的一般思路。在议论文写作时,也可以借鉴这种思路来组织文章。 
  任务三:细读文本,研究实例 
  【出示任务】 
  1、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为阐明观点多处引入实例,请分别找出来,并说说它们和作者观点的关系。 
  2、根据第3段的观点,请你再举一个古诗的例子,模仿课文的写法,写一段文字作为补充的论据。 
  学生回答、写作。 
  教师点评。 
  【反馈指导】 
  实例分析是论述观点的重要辅助,分析中要紧扣观点关键词,希望作者分析实例的方式能给同学们的议论文写作予以启发。 
  (三)课后作业 
  阅读课前下发的三篇文章:袁行霈《论意境》、颜景龙的《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和李可染《谈学山水画》。,用提纲的方式梳理论述层次。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完成了对《山水画的意境》论证思路的梳理和实例的分析,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李可染先生的这篇文艺论文,更深入地理解意境的内涵,并学以致用。 
  (二)思考探究 
  【出示任务】 
  请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小组合作探究回答以下问题。 
  一、作者为什么认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匠与意境是什么关系? 
  二、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总有一些共通之处,彼此往往能够互相借鉴,下面这些山水画创作的心得体会,对你的写作有哪些启示? 
  1、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2、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情感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 
  3、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 
  4、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三)积累运用 
  任务一:赏析山水画,品味意境: 
  【出示任务】 
  运用本文中有关的“意境”的论述,从课前准备的山水名画作品中挑选一副做赏析(如李可染画作《万山红遍》;黄君璧的画作《飞瀑雷鸣》等)。请小组合作探究完成。 
  学生完成任务并分组汇报。 
  任务二:赏析古诗词,品味意境: 
  【出示任务】 
  运用课文中有关“意境”的论述,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赏析。完成一段文字。 
  学生写作。 
  教师点评。 
  (四)拓展延伸 
  【出示任务】 
  勾连同单元课文,横向对比悟“意境”: 
  在《山水画的意境》一文中作者说“说假话不行”,在《无言之美》一文中作者说:“美术作品不能说谎”,其含义是否一致,其中体现了哪些共同的艺术追求?又比如《山水画的意境》和《驱遣我们的想象》都有关于意境的论述,其认知是否一致,是否可以互为阐释? 
  (五)课后作业 
  思考并总结:学完课文,你认为文艺论文的阅读策略是什么?应该怎么读?有哪些阅读方法?请将感悟整理成一篇文字。 
  (六)板书设计 
  
  
  
  (七)课外阅读书目推荐或课外阅读活动推荐 
  袁行霈《论意境》 
  颜景龙的《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 
  李可染《谈学山水画》 
  吴调公《关于古代文论中的意境问题》 
  李可染《谈中国画的改造》 
 
 |   |   
 
   
     
         
          | 标题: | 
          《山水画的意境》教案5 | 
         
         
          | 文件大小: | 
          35K | 
         
         
          | 文件格式: | 
          zip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