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金字塔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由两篇短文组成,第一篇节选自穆青的《金字塔夕照》,主要描写了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及作者由此引发的万千思绪。第二篇则是一个非连续性文本,主要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介绍了金字塔建筑年代的久远、外观的雄伟、精湛的工艺及巧妙的设计等,还对古埃及悠久的文明成就作了简要的补充。这两篇文章采用不同的方式介绍金字塔,风格迥异,互为印证,又构成了一组非连续性文本,让读者对金字塔这一世界奇迹有了更为全面、丰富的了解。因此在教学时,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指导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方法。学文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对阅读所得的整理再现,检验阅读效果。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搜集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引入新课 
1.今天,我们先欣赏一组图片。(出示金字塔图片) 
2.导入:曾经,它是世界上最辉煌的国度之一,它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至今,人们都无法破解金字塔的秘密。埃及,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文明古国;金字塔,令世人惊叹的建筑。作者用流畅又饱含韵味的文字向我们展现出了一幅幅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画面。今天,让我们走近金字塔,欣赏它独特的美,了解金字塔,让更多的人认识金字塔。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4.介绍一下作者。 
穆青(1921—2003),新华社原社长、当代著名新闻记者,他的新闻作品、新闻主张和新闻实践是20世纪中国新闻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设计意图:欣赏图片引入,由直观的画面唤起视觉的感知,引发一探究竟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文,要求:字音读正确,句子读流利。 
2.检查自学效果。 
(1)课件出示词语: 
翻译 无愧 熠熠发光 遐想 黏着物 刀刃 埃及 泛滥 淤泥 精湛 
(2)指名认读词语,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字词教学适当简略,以学生自学为主,降低掌握要求,初步读通课文。 
三、深入研读,欣赏美景 
1.“九月的开罗是金色的”,文章哪些内容充分体现了这句话?请读读课文,找一找。 
2.学生读文,找句子。 
3.交流找到的句子,说说读后的感受。 
4.指导朗读:用你的朗读展现你发现的美。 
5.欣赏图片。(出示金色夕阳下的金字塔图片)引导学生看图片,说说自己产生了哪些遐想。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欣赏美,感受美。 
6.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7.关于金字塔,你还了解哪些信息? 
8.学生阅读第二篇短文。 
9.交流阅读所得,这篇短文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进行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学习阅读方法。 
(1)有图又有文字的图文类非连续性文本,让我们一下子就能看明白,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我们要图文结合着看,同时关注图上的细节。 
(2)内容较多的材料,我们可以先浏览,然后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对号入座”,进行定位阅读,提取需要的信息,快速地解决问题。 
10.你的阅读收获是什么? 
11.快速浏览两篇短文,说说哪些内容是相互印证的。 
12.文中还介绍了古埃及的哪些成就?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抓住景物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欣赏美景,陶醉于美景中。带着自己的感受进行朗读,感受金字塔的雄浑之美。指导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学习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四、总结全文,提炼介绍 
1.结合课文内容,大胆推测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 
2.根据课文内容,结合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3.交流、评议。 
设计意图:梳理课文内容,多种形式做展示介绍,对埃及与金字塔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取得阅读成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上我引导学生朗读句子,欣赏夕阳下的金字塔是雄浑之美,又鼓励学生由迷人的色彩美展开无限的遐想,进入文明古国之境,感受古人类的智慧。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重在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信息,进行信息的分析。最后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则是把阅读所得与搜集的资料进行再次整合,更全面地了解、认识金字塔,实现有阅读、有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