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朝天子·咏喇叭》一诗中,借咏喇叭讽刺宦官狐假虎威,为害军民的句子是: 军听 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67. 《鱼我所欲也》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68. 《鱼我所欲也》中,为什么一个人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_
69.《鱼我所欲也》中,用“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强调“生命”固然重要,但若遇到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如“义” ),我是不会苟且偷生的。
70.《鱼我所欲也》中用 “ 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两句来表明对待“万钟”的标准与态度。
71. 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说高远的心灵境界并非贤德之人所独有,只是贤德之人能够一直保持这种心境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加焉丧耳。
72.《鱼我所欲也》中,孟子阐述仁人志士不肯苟且偷生、不肯逃避死亡的原 因 的 两 句是: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73.《 鱼 我 所 欲 也 》 中 体 现 “ 性 本 善 ” 思 想 的 句 子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
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74.《鱼我所欲也》文 中 与 “ 嗟 来 之 食 ” 的 意 思 相 一 致 的 句 子 是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75.《鱼我所欲也》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76. 《鱼我所欲也》的 中 心 论 点 是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77.春秋时期,鲁与齐交战,起初鲁庄公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被曹刿阻止了,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战胜了齐军,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这“敌疲我打”的方针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
78.《曹刿论战》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能体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交战过程中利于反攻的时机是彼竭我盈 之时,利于追击的时机是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之时。
79.《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由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0.《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忠之属也
81. 《曹刿论战》中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82. 《曹刿论战》中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吾视其辄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3.《曹刿论战》中体现曹刿主动参与国家大事的语句是:公将战,曹刿请见
84.《曹刿论战》中体现齐鲁战争是一场正义的战争的语句是:十年春,齐师伐我
85.《曹刿论战》中曹刿阐述勇气在战争中的作用的语句是: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86. 《曹刿论战》中体现曹刿注意细节的语句是:下视其辄,登轼而望之
87.《曹刿论战》中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88.《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发布悬赏求谏的政令后,广开言路,一开始就有“群臣进谏,门庭若市。”的好局面。
89.《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下达满一年之后, 表明齐国政治日益清明,从而达到“战胜于朝廷”的目的句子是:虽欲言,无可进者。 
90.《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在会见徐公后,经过冷静的思考悟出了客人谬赞自己的原因是: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9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入朝讽谏齐威王,认为齐威王被大臣和国内的人蒙蔽得很厉害的句子是: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9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直接描写邹忌相貌的句子是: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9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齐王受邹忌启发,用悬赏的方法广泛征求臣民意见,并提出受下赏的情况的句子是: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9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邹忌经过思索,找出妻子认为自己比徐公美的原因的句子是: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95.在《出师表》的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96.《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97. 《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显示刘禅公正严明的治理要“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一致。
498.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的心态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99.《出师表》中诸葛亮给刘禅关于用人的建议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
100.《出师表》中写诸葛亮在艰难时期承当重任的句子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01.《出师表》中一开篇就说明蜀国开国不顺的政治形势的一句是: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02. 《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国内有利的主观条件是:“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103. 《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刘禅如果能跟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商量宫中大小事情,然后实施,可以达到的效果是:“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104. 《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毫不懈怠,奋不顾身的原因是:“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105. 《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刘禅如果跟将军向宠商讨军队中的事情,就会有“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的稳定局面。
106. 《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南方平定,兵员装备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恢复汉朝基业,回到旧都。
107. 《出师表》中诸葛亮希望刘禅能自行谋划,“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切追念先主临终留下的教诲。
108.《送东阳马生序》表明“援疑质理”的求教之艰难,表现出作者求知的渴望与诚心的句子: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109.《送东阳马生序》写出从师求 教道路之辛苦的句子:负箧曳展,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110.《送东阳马生序》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 4.写出太学生读 书环境之优越的句子:县官日有康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111.《送东阳马生序》写出太学生 教学条件之优越的句子: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112.《送东阳马生序》写出太学生读书条件之优越的句子: 未有问而不告
113.《送东阳马生序》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14.《送东阳马生序》为什么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15.《送东阳马生序》最能体现作者求学之 “勤”的句子: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116.《送东阳马生序》最能体现作者求学之“艰” 的句子: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117.《送东阳马生序》赞扬马君则善学的句子: 流辈甚称其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