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 >>
唐弢《桥》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唐弢  上传者:tomacc  日期:18-04-0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唐弢
有一次我和朋友谈起桥的故事。
“桥?”他用右手的食指抬一下鼻梁上的眼镜,然后斜着头睨住我,“你见过几座桥?”
几座桥?这句话在我肚里起了疙瘩,谁曾一座一座的计数他所见的桥!只是我的确走过不少:石建的和木搭的,铁打的和水泥砌的,乡村的和都市的。
我的朋友大声地笑出来。
“你这个空想家,”他笑停了说,“你不曾见过大江行军时的浮桥,也没有试过悬崖峭壁间的绳桥,你就甭再谈这个!”
我没有回答他,因为我想到桥。
首先我想到一座古来有名的桥,说是有名却又实在无名,许多人提起它,你的心眼中或者也有它,可是它没有专称。
这是座小木桥,保持着几千年来不变的式样和情调,两旁竖着简单的栏杆,让过客凭此远眺,水从脚下流去,路从山背爬过来,到此成个交叉,后者终于给拦住了,是这座小木桥背负它渡过横溪,接上对面的绿草岸;路,又远远的奔向天涯。这里杨柳飘绿,夕阳的余晖送走归鸦,沿着高岗,三三两两的是一些傍水的人家。
你说这几家茅屋里也许有个高士,避乱世来此隐居,我不懂你为什么竞有这种思想。烽火连天,或者是这个原因使年轻人早熟,且有点衰老了,因此厌听杀伐.离世惟恐不远。可是你的确迟生了一千七百年。一千七百年前这座岗上有位高士,耕田读书,闲来抱膝长吟,英雄避地,也无非珍重出处。这一年冬天有人三顾茅庐,感恩知己,一夕倾谈遂相许以驱驰了。令人感动的是二次不遇,有一回就下着大雪。
我要你注意你脚下的桥,小木桥,那一天背负了沉重的白色。突然间它在惆怅的心底发亮,当来客听见彼岸蹄声得得,驴背人轻裘暖帽,跟随的小奚奴捧着个酒葫芦踏雪而来,到桥上止住脚步。试听这徐徐扬起的《梁父吟》:“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
来客便滚鞍下马,三二步跑近桥边,向驴背人深深作揖:“先生冒寒不易!”
可是他扑个空,因为驴背上是黄承彦①。
是的,我也正要向你介绍黄承彦,一个和蔼,谦冲,洁身自好的老人。这回他立在桥上,目送三骑马去远,然后又低下头看溪流,溪流冻了,几个农家小孩试着从冰上跑过岸去。黄承彦寂寞地凝望着,舌底压住了一句话:“没有水便没有桥。”
雪落在桥上。
“有一天雪化了,冰融了,一切将恢复旧观。”于是他又去望脚下的桥。
一枝横水,桥畔的梅花开了又落了。
“这三个人②走得真快!”
黄承彦抬起头已望不见他们的背影。
也许这句话说得早了一点。十六年后适间的来客③兵败白帝,黄承彦再度在鱼腹浦出现,日将西沉,沙滩上升起一阵阵杀气,江流汹涌,仿佛有千军万马排山倒海而来,他在山坡上散步,突然记起当年小桥边的景色,不禁深深叹息:
“这三个人走得真快!”
他已经听到连营火烧的消息,其时正有十余骑追兵向沙滩奔去。从高处嘹望,一团黑气将追兵裹住,人马在昏暗中冲突,带兵的书生④已吓得面无人色。“分明是走入死门了,”黄承彦想,一转眼他动了恻隐之心,“可怜的胜利者,让老夫带你从生门出去吧。”
“回头呵,将军!”他从小桥上指点沙滩。
有什么呢?乱石数堆而已。
且慢同意我那位朋友的讪笑,我并不向你游说人生无常!
无论从风景或者实际的人事上着眼,我要说明的是一座桥的意义。路有尽头,世上的际遇也有尽头,我无法告诉你行路人的焦渴,当他彷徨于无地的时候。痛哭穷途,我乃十分动心于阮籍的故事,因此一出门就突然止步了。我说唤渡者的心底有个影子,那不是船。
桥。
你猜的对。桥,像一条远天的长虹出现在渴念者的心上,不仅江干海角,当你要渡过穷困,渡过灾难,渡过战争的悲惨和厄运时,你不得不有此想。也许你还想起造桥人,用生命去垫桥脚,他们永远永远的沦入水底。
桥,代表了改变,象征着飞跃,是向前者愿望的化身!唉唉,也许我真的被一句什么话醉倒了,那么,就请你放声笑吧!
(选自《落帆集》,文化生活出版社1948年10月版)
[注]①黄承彦:诸葛亮的岳丈。②三个人:刘备、关羽、张飞。③适间的来客:刘备。④带兵的书生:陆逊。陆逊火烧连营击败刘备,追赶刘备时被诸葛亮的“八阵图”逼得走投无路,守阵之人正是黄承彦。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交待“我”与朋友谈起桥的故事,既呼应了标题,点出了全文叙述说理的对象,同时又领起下文对“桥”的联想,看似随意,实则颇具匠心。
B. 第八段末句的描写非常精彩,余晖、归鸦、山岗、飘绿的杨柳、三三两两的人家,营构了一幅清新自然、闲适淡雅的优美画面,为下文人物的出场作了很好的铺垫。
C. 文中两次写到“这三个人走得真快”,这句话既写出了黄承彦对刘关张三人友谊深厚、事业辉煌的羡慕,也隐含有对自己随时光流逝而功业无成的叹息。
D. 作者由一座座普通的桥联想到一座几千年亘古不变的小木桥,通过对历史故事的叙述,再引申出哲理;全文由具体到抽象,叙议结合,逐层深入,脉络清晰。
5. 纵观全文,谈谈标题“桥”的内涵和作用。
6. 文中详尽叙写了三顾茅庐和黄承彦救陆逊两个历史故事,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1)内涵:①具体的桥:连接河流的两岸,使穷途变通途。②抽象的桥:代表着改变,象征着飞跃,是向前者愿望的化身。连接两个世界,沟通两个心灵,使隔阂阻隔变为通畅,帮人解脱困境,渡过难关。
(2)作用:①“桥”是线索,串联内容,结构全文,使文章脉络清晰。②运用象征手法.委婉含蓄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 ①三顾茅庐的故事:搭起了刘备和诸葛亮心灵之间沟通的桥梁,诸葛亮出山,刘备事业由此转折,走上了较为辉煌的时期。②黄承彦危难中救陆逊的故事:诸葛亮的岳丈黄承彦在看到陆逊被诸葛亮的“八阵图”逼得走投无路的时候,动了恻隐之心,引领陆逊走出了死亡之地,走向了生命之门,为他搭起了生的桥梁。
③两个故事说明了桥的作用:沟通心灵,搭起通途,渡过灾难和厄运,连接希望和理想;表达了对桥的渴望。
【解析】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B项考核结构,C项考核内容,D项考核手法,其中C项,“也隐含有对自己随时光流逝而功业无成的叹息”理解错误,没有对“时光流逝而功业无成的叹息”。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文章的标题的题目,要求分析标题“桥”的内涵和作用,注意从表层答出内涵①具体的桥:连接河流的两岸,使穷途变通途。从深层答出抽象的桥:代表着改变,象征着飞跃,是向前者愿望的化身。连接两个世界,沟通两个心灵,使隔阂阻隔变为通畅,帮人解脱困境,渡过难关。作用注意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分析,从内容上运用象征手法.委婉含蓄地表现文章的主题;从结构上“桥”是线索,串联内容,结构全文,使文章脉络清晰。
点睛: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的结构的能力,注意考核标题的作用,分析文章的标题一般先答出含义,然后从文章的和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性格(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
6.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章的情节的作用,要求分析“详尽叙写了三顾茅庐和黄承彦救陆逊两个历史故事的作用”,注意从这两个故事和“桥”的关系的角度分析,三顾茅庐的故事
搭起了刘备和诸葛亮心灵之间沟通的桥梁黄承彦危难中救陆逊的故事意在表明他引领陆逊走出了死亡之地,走向了生命之门,为他搭起了生的桥梁两个故事说明了桥的作用:沟通心灵,搭起通途,渡过灾难和厄运,连接希望和理想;表达了对桥的渴望。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唐弢《在马克思墓地》阅读练习及答案
唐弢《童年》导学案3
唐弢《童年》学案2
唐弢《童年》ppt课件3
唐弢《童年》ppt课件2
唐弢《童年》导学案
唐弢《童年》学案
唐弢《童年》原文阅读
唐弢《童年》同步练习
唐弢《童年》ppt课件1
唐弢《童年》教学设计2
唐弢《童年》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