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四月》课堂实录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8-03-30  | 
 
 
  
  时间:2011年4月下旬 
  地点:荆门市群众文化中心 
  执教:鄂州市吴都小学胡丽辉 
  学生:荆门市实验小学四(4)班 
  整理:潜江市王场镇小学邓志卉 
 
  课题导入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背诵了许多古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古诗词三首》中的其中一首——《乡村四月》。(师板书:乡村四月) 
  生:(齐读课题)乡村四月. 
  师:课题中的四月是指农历的四月,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一起来认识一下作者——翁卷。 
 
  一、自读自学,感音韵,明诗意 
  师:同学们,联系以前学习古诗的经验,说说学习古诗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要读准字音,读通诗文。 
  生:可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字词,了解诗意。 
  生: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问同学,问老师。 
  师:下面,请你们根据这些方法,先自学自读古诗,然后和同桌一起讨论,说说读懂了哪些诗句,再将不清楚的地方与同桌一起讨论。 
  (生自学古诗,师巡视视导。) 
  师:谁能给大家读读这首古诗?(指名读)指导读准诗人名——翁卷。 
  (再指名读,生评价。) 
  师:这位同学刚才读的怎样? 
  生:我觉得他读的很有感情。 
  生:刚刚这位同学读的非常好,字音读的很准。特别是“蚕,桑”这两个平舌音,他读的很准。 
  师:两个平舌音在一起,特别难读,这位同学确实读的非常好,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蚕桑。(生齐读) 
  师:来我们看一下这两个字,“蚕”字上面是个……(生:天)下面是个……(生:虫)对了,上“天”下“虫”就是“蚕”。那么蚕吃什么呢? 
  生:桑叶。 
  师:对了,那么请你观察一下这个“桑”字,写的时候你觉得要特别注意什么? 
  生:“桑”字上面因为有三个“又”,这个“又”的最后一笔都要写成点,不能写成捺。 
  师:对,这三个“又”的捺都改成了三个点。 
  师:谁还能给我们读读这首古诗? 
  (指名读,生评价。) 
  生:这位同学把那个“了”字读的很好,在这里它读“liao”,这是一个多音字。 
  师:是了。在这它是什么意思? 
  生:结束。 
  师:当它做“结束”的时候,它就读“了(liao)”,我们一起来读读。 
  (学生试读) 
  (师引导读准节奏) 
  师:你读懂了哪些词和句的意思? 
  生:我理解“山原、白满川、子规、了”的意思……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些答案的呢? 
  生:看书下的注释。 
  师:大家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生:我不理解“雨如烟”。 
  师:谁理解了? 
  生:就是说雨下的很小,濛濛细雨一直下,天空朦朦胧胧,看上去就像有烟雾一般。 
  师:作者寥寥几笔,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可谓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同学们,再读诗句,看看你能看到什么? 
  二、潜心会文,感诗情,悟意境 
  (一)感悟“景美” 
  生1:我仿佛看到了到处草木茂盛,一片葱郁。 
  生2:我好想看到人们忙碌的身影。 
  生3:我仿佛听见鸟的叫声。 
  师:请看屏幕上的图,再读诗句第一行,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你觉得这是什么样的山原? 
  (生口头回答填空:-______的山原) 
  师:“绿”的颜色只有一种吗?这样的绿在哪里可以见到? 
  生:山林,原野…… 
  (课件演示,感悟意境,诵读诗文。) 
  师:诗人用哪个词写出了这样的意境?(绿遍) 
  (看图诵读诗句:“绿遍山野白满川”) 
  师:除了绿还有什么颜色? 
  生:白色。 
  师:这个白色是什么? 
  生:指河流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山原,平地,河流。 
  (出示图片,帮助理解“白满川”。) 
  师:让我们来看一看这幅美景(多媒体出示田野风光),哇,真的是满目是绿啊!稻田里的水在阳光的映射下,泛着白光,波光粼粼,这就是“绿遍山原白满川”,这样的景,这样的人,组合成一幅美丽的“乡村四月图”。 
  师:山原,水田都笼罩在雨中,这是怎样的雨啊? 
  (生口头回答填空:()的雨) 
  (播放子规的叫声,看图认识子规。) 
  师: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两句诗吟诵一下。 
  (生有感情朗读) 
  师:你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听到了子规的叫声,闻到了青草的芳香,感觉我就如同在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之中。(师板书:景美) 
  (二)感悟“人美”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三四行诗。 
  (生自由读) 
  师:说说你们此时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这里的人们都很勤劳。 
  生:我感觉他们都很忙碌。 
  (师板书:人勤) 
  师:你从哪读出人们忙? 
  生:闲人少。 
  师:都在忙,闲人少,说明很忙,是吗?来,这行诗谁来读? 
  (生试读) 
  师:闲人少,反过来说就是…… 
  生:忙人多。 
  师:忙人多,他们在忙些什么?这首诗写出他们在忙些什么了吗? 
  生:他们在忙着养蚕,种地。 
  师:你从哪知道的? 
  生:“蚕桑”,“插田”。 
  师:谁来把这句话连起来解释解释,“才了蚕桑又插田”,他们在干嘛? 
  生:刚刚把蚕喂完桑叶又去插田了。 
  师:哦,刚刚把蚕喂了桑叶后,就去插田了,种田,插秧了。让我们把这两句一起读读。 
  (生齐读) 
  师:农历四月人们还会忙些什么呢? 
  生1:采茶。 
  生2:种菜。 
  生3:养鸡,养鸭,喂猪。 
  师:哎呀,可以做的事很多很多,那么,我们就学着诗人的样子,试着把这些“忙”写进诗里。 
  (屏幕出示: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又()。) 
  生1: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耘田又种瓜。 
  生2: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种瓜又点豆。 
  生3: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喂鸭又种豆。 
  生4: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喂牛又种瓜。 
  师:噢,一件事做完了,又接着做另一件事了,一件接着一件事,真是忙个不停啊!他们这么忙是为了什么呢? 
  生:为了生活。 
  生:为了养家糊口。 
  师:你想对这些忙碌的人们说些什么呢? 
  生:你们真是太勤劳了。 
  生:我也要向你们那样,勤劳的生活。 
  师:让我们带着对这些勤劳的人们的赞美,再读读诗句。 
  (生齐读) 
  三、整体回顾,背古诗,升情感 
  师:再读诗句,你觉得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你又什么样的感受? 
  生:我觉得这是一幅景色迷人的农耕图。 
  生:我觉得能生活在那样的地方真是太美了! 
  生:我觉得要是能再那如诗如画的地方生活,真是太幸福了!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幸福的情感,再次走入这迷人的农耕图,试着将诗句背出。 
  (配乐背诵,三遍。) 
  师:读完诗,你觉得翁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很热爱生活的人。 
  (师板书:热爱) 
  四、拓展延伸 
  师:请同学们试着把自己的感受写成一段话,或一首小诗。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