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教学目标: 
1.   理解诗歌内容 
2.   熟读成诵,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3.学会赏析 
重点:揣摩诗歌语言,品味诗意 
难点:感受我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提高诵读和欣赏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出示作者名片 
    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诗人。襄阳(今属湖北)人,唐代诗人,世称“孟襄阳”。和王维齐名,并称“王孟”。代表作有《过故人庄》《春晓》等。 
古今对译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秋水大涨,几乎与岸平, 
涵虚混太清。 
水天含混迷茫,水与天空浑然一体。 
气蒸云梦泽,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茫茫, 
波撼岳阳城。 
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欲济无舟楫, 
我想渡湖却没有船只, 
端居耻圣明。 
闲居在家,却又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 
坐观垂钓者,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 
徒有羡鱼情。 
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张丞相:指张九龄(678—740),唐玄宗时为相。  
涵虚:指水映天空。 虚:天空。 
混太清:与天空浑然一体。太清:天空。  
云梦泽: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 
撼:撼动。            济:渡。 
端居:闲居、平常家居。 
圣明:指太平盛世。    坐观:坐视,旁观。 
主旨归纳 
    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诗人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曲折地表达了希望张九龄给予援引之意,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赏析 
    作为投赠之作,诗人却没有直说。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首先点明时令,时值“八月”,湖水泛溢,可见当年秋汛汹涌,一个“平”字,可见湖水涨漫,已溢出堤岸,造成湖水与湖岸相平的景象。一个“蒸”字,一个“撼”字,力重千钧,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觉的意识, 
静态的景物由此取得了飞扬的动势,足见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和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诗歌后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触景兴怀,就近设喻。诗人面对浩浩湖水,想到自己满怀壮志,却无人知赏,不禁悲从中来。“端居耻圣明”,意谓在这个伟大光明的太平盛世,自己却是闲居无聊。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志, 
说明自己心向神往出仕求官,却找不到门路。最后两句,诗人借了谚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创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钓鱼者”暗指当政掌权的人物,其实是专指张丞相而言。 
  
板书设计:临渊羡鱼  渴望援引 
作业:背诵并默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