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个好儿子》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掌握文章的构思 
  2、过程与方法:找出文中叙说的母亲的生活琐事;学习文章质朴、平实的语言风格。  
  3、情感目标:体会、品味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至爱亲情。  
二、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用平实的语言,选择生活琐事来表达至爱深情的写法。 
三、教学用具:PPT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设计: 
(一) 作者简介      贾平凹,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贾平凹的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有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自然。著有小说集《兵娃》《商州散记》《腊月·正月》《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等,长篇小说《商州》《废都》《白夜》等。 
(二)题目分析 
从题目看哪个字是关键? 
答:好。 
(三)1.作者为什么不是好儿子呢?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课文。  
答:最后一个自然段:“父亲去世了,作为长子,我是应该为这个家操心,使母亲在晚年活得幸福,但现在既不能照料母亲,反倒让母亲还为儿子牵肠挂肚,我这做的是什么儿子呢?”可见作者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好儿子。 
2.那么什么样才是好儿子呢?或者说作者认为好儿子的标准是什么呢? 
答:好儿子是让母亲活得幸福。 
3.我的母亲是一个————————的人 
提案:①母亲进城。不行,母亲会生气。第一段:“她过不惯城里的生活,……每一次都生了气回去。” 
      ②儿子去乡下。不行,儿子的社会职务太多。 
      ③多带钱、多带礼物。第三段给家里寄钱。 
引申并板书:爱=钱?爱≠钱(上辈人给下辈人的是爱,而下辈人给上辈人的是钱,在人性中,一辈子一辈子的人都是这样,上辈付出无私的爱,而回报的太少。) 
4.文章为什么这么感人?读文章,总结 
材料:母爱不华美,但很实在(棉裤、棉袄) 
      母爱是永恒的。(总会做棉袄、棉裤;每年的梅李) 
      母爱是无声无息的。(第四段家庭会议后,母亲的行为) 
语言:①叠词(语气舒缓,更具抒情的意味)比如:摸摸脸、捂捂、刮刮 
      做个分析:眼泪默默地留下来/潸然泪下。默默是无声无息地、细微的、不知不觉的/潸然是突然感动、打动。 
      ②个别字词:每一次:说明母爱是不变的。我就是农民的儿子:说明自豪。 
感情真挚:母爱的真挚——钱放鞋里,对自己说为了孩子留下,自己很看重一卷卷放在鞋里。 
(四)齐读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