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10
  | 
 | 
作者:wsr20021118  上传者:wsr20021118  日期:17-04-14  |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石家庄市第三十二中学    王淑瑞 
 
 教师依据大纲和新课程标准,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来提高语文素养,突出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 
  
教学这篇短论的思路,是在疏通文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孟子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排比、对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最后引导学生研讨先人哲思和文化。 
 
这节课主要采取三个板块的教学过程,由表及里完成三个教学目标。开头是序幕,引入文本,最后是尾声,通过背诵巩固成果。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                            (知识目标) 
2、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能力目标) 
3、挖掘“人和”渗透的圣人哲思和作者的人格魅力。    (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 
1、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2、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挖掘“人和”渗透的圣人哲思及作者的人格魅力。 
教学方法: 
熟读精思;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序幕:  识别图片,以“孟母三迁”和“孟母断机杼”引出孟子。 
 
第一个板块,主要是通过自学和讨论,疏通文意,完成知识目标。 
 
1、学生展示搜集的作者和作品的有关材料,师作补充。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 邹人,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个人修养,伦理道德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等合著的。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写作背景: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当时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在兼并战争的战国中期,在孔子“仁”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王道”一统天下。他游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 |   |   
 
   
     
         
          | 标题: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10 | 
         
         
          | 文件大小: | 
          29K | 
         
         
          | 文件格式: | 
          zip | 
         
 
          | 作者: | 
          wsr20021118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