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试指导思想  
    高中阶段招生语文考试要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真实地反映初中学生在语文学业方面所达到的水平;有利于推进语文课程改革,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  
    高中阶段招生语文考试要注重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要注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要注重考查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状况。  
    二、考试能力要求  
    为了体现语文素养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应从六个能力层级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蕴涵在其中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语文素养进行有效的考查。六个能力层级为:  
    A.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  
    B.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  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欣赏评价 指对阅读材料的欣赏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 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灵活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  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三、考试内容和目标  
    (一)识记与积累  
    包括字词的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和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古诗文的积累以及语言的实际运用等。  
    1.识记A  
    (1)识记常用汉字3500个常用字的读音、字形和基本意义(常用字以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为依据)。  
    (2)规范、整洁地书写汉字。  
    (3)记忆并准确默写课文要求背诵和“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名篇名句。  
    (4)识记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文学名著的文学常识,识记课文涉及的重要文化常识。  
    2.理解 B  
    (5)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  
    3.表达应用 D  
    (6)正确使用词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7)辨识、修改常见的病句(常见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句子杂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8)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9)基本语法修辞知识的运用。(基本语法修辞知识见教材附录)  
    (10)根据要求仿写、扩写、缩写、续写、概述信息。  
    (11)在具体交际情境中,理解对方的观点、意图,听出讨论的焦点;根据对象、场合,完整准确、文明得体、有针对性地表达、应对。  
    (12)联系生活、学习实际,综合运用语文。  
    4.探究 F  
    (13)对生活、学习中的语文现象进行探讨。  
    (二)阅读  
    I.现代文阅读  
    阅读材料以课外为主,选取文质兼美、难易适度,较为典范的白话文。也适当选用一定比例的课内文章。  
    1.理解 B  
    (14)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15)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16)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综合 C  
    (17)搜集、整理文章中的有用信息。  
    (18)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19)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20)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及作用。  
    (21)把握文章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的联系。  
    3.欣赏评价 E  
    (22)体验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  
    (23)对文章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4.探究 F  
    (24)对文章的某一方面能提出疑问或有自己的感悟和看法。  
    II.文言(古诗文)诗文阅读  
    阅读材料以课内文言诗文为主,也适当选用与课文难易相当的课外的浅易文言诗文。  
    1.理解 B  
    (25)正确理解常见文言字词在句中的含义。  
    (26)正确理解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并能进行翻译。  
    (27)整体把握文言文的文意,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与综合 C  
    (28)概括文言诗文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欣赏评价 E  
    (29)初步欣赏文言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  
    (三)写作  
    综合考查学生恰当地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以及体现在写作过程中的习惯与方法、情感与态度。鼓励有创意地表达。  
    表达应用 D  
    (30)掌握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常用应用文的写法。  
    (31)根据写作要求选材立意,内容具体,中心明确。  
    (32)感情真实健康,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3)联想丰富,想象合理。  
    (34)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  
    (35)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36)根据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语言通顺、生动形象。  
    (37)标点正确,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四、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试卷分数及考试时间  
    考试采用书面闭卷的方式,试卷分为A、B卷,A卷100分,难度系数0.65-0.70;B卷60分,难度系数0.55;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二)考试内容及分配比例  
    基础知识15分左右  
    语言运用12分左右  
    古诗文积累阅读38分左右  
    现代文阅读45分左右  
    写作50分  
    (三)试题难度及分配比例7:2:1  
    较易试题约占70%  
    中等试题约占20%  
    较难试题约占10%  
    (四)试题题型及分配比例  
    选择题24分左右(用机读卡)  
    填空题、简答题等86分左右  
    写作题50分  
    (五)试卷阅读量  
    试卷总文字量在6千字左右。  
    (六)考试覆盖面  
    考查覆盖面要求达到本考试标准所规定考查内容的8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