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教案20
  | 
 | 
作者:xinyuegrace  上传者:xinyuegrace  日期:15-12-23  | 
 
 
 变色龙 
2015/11/20 
教学目标 
1. 梳理小说的情节,了解社会背景。 
2.了解文章标题“变色龙”的表面意思,整体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梳理小说的情节,了解社会背景。 
教学难点:了解文章标题“变色龙”的表面意思,整体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自然界中有一种动物,它的名字叫蜥蜴。蜥蜴俗称变色龙,它逃避天敌的绝招是——保护色。变色龙能够随着环境的颜色和温度的改变而不断地改变自身皮肤的颜色。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1884年创作了一篇短篇讽刺小说,名字也叫“变色龙”。《变色龙》的主要人物名叫奥楚蔑洛夫,他和动物变色龙一样也有善变的技能。但是,唯一不同的是,奥楚蔑洛夫在万变当中却有不变。他有哪些“变’?这些“变”中哪个是不变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同走进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 
二、初读感知 
1、阅读书本p141~P142导读,请学生口头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末具有世界声誉的俄国短篇小说大师,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是19世纪世界短篇小说三大家。他出生于小市民家庭,作品大多数取材于中等阶层的“小人物”的平凡生活,揭露了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抨击了沙皇的专制制度。契诃夫一生写了大量的中、短篇小说,其中名篇有《 变色龙》《 装在套子里的人》《第六病室》《新娘》等。背景:《变色龙》写作于1884年,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强化反动统治。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他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而干的却是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变色龙》中的警官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 
2.积累课文的重点词语。 
魁梧:(身体)强壮高大。 洋溢:(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伶俐:聪明、灵活。 恐吓:以要挟的话或手段威胁人;吓唬。 
径自:自顾自,任意地。 异想天开: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离奇。 
无缘无故:没有原因。 荒谬:有荒唐错误、非常不近情理之意。 
补充下列成语: 
阿(谀 )奉承    ( 异)想天开    盛气( 凌人)人     见风使( 舵)     
趋( 炎)附势         装腔( 作)势     无精打(采 )            
三、初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并思考以下问题:  
1.小说讲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  
2.按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小说可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小说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明确: 
 
1.小说讲述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的故事。  
2.根据本文的情节,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广场巡逻时发现了一桩案子——“狗咬人’案件。这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第6—27段):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案件。这是案件的发展和高潮。  
第三部分(第28、29段):案件处理结果:小狗被人带走,受伤者反遭到恐吓。这是故事的结局。  
3.小说主要运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四、概述课文  
 
指名学生概括课文情节,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  
 
要求:1.简要概括。 2.注意情节的连贯。  
 
五、布置作业  
在词语积累本上,抄写相关词语。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1、给下列词语注音:  
   盛满 戳 胚子  
2.解释下列词语:  
   无精打采 悲苦 魁梧 恐吓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课文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千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勾画了一个萧条凄凉,恐怖压抑的社会环境。它暗示了沙皇统治的反动与黑暗。  
2.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案件时,态度有几次变化?是因为什么变化的?  
明确:奥楚蔑洛夫对案件的处理,态度有六次变化。  
第一次:不知狗的主人是谁。  
对赫留金:肯定其被狗咬伤。  
对小狗:弄死好了。  
第二次:有人说好像是将军家的狗。  
对赫留金:钉子弄破的。  
对小狗:怎么会咬着你?  
第三次:巡警说不是将军家的狗。  
对赫留金:受了害,不能不管。  
对小狗:下贱胚子。  
第四次:巡警说不定是将军家的狗。  
对赫留金:混蛋,自己不好。  
对小狗:名贵、娇贵。.  
第五次:厨师说不是将军家的狗。  
对赫留金:没来得及安慰。  
对小狗:野狗,弄死它算了。  
第六次:厨师说是将军哥哥的狗。  
对赫留金:恐吓。  
对小狗:不赖、怪伶俐的。  
总结:从以上变化可以看出,奥楚蔑洛夫的态度是随着“狗的主人是谁”而变化的。  
3.你认为奥楚蔑洛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奥楚蔑洛夫是一个专横的沙皇警察,但同时也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变色龙。他专制蛮横、欺凌百姓,对上则趋炎附势、献媚讨好,是一个厚颜无耻的两面派。  
4.奥楚蔑洛夫的“新的军大衣”在小说中出现了几次?穿脱军大衣是随着天气变化的吗?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  
明确:在小说中共出现了四次。  
第一次:小说开头。新的军大衣是奥楚蔑洛夫身份和地位的标志。  
第二次:听说“这好像是将军家的狗”,借口天气热,脱大衣,以“脱大衣”掩盖自己的狼狈。  
第三次:听到人群中有人肯定是将军家的狗,奥楚蔑洛夫为自己的言语的冒犯而恐惧不已,吓得浑身发抖。因而又要巡警给他穿上大衣。  
第四次:小说结尾。“裹紧大衣”。奥楚蔑洛夫担心丢掉官职,因此他不寒而栗,情不自禁地要“裹紧大衣”。  
军大衣这一细节描写,将奥楚蔑洛夫变色过程中的丑态以及卑劣的心理活动刻画得淋漓尽致。  
三、奥楚蔑洛夫形象的社会意义  
 
奥楚蔑洛夫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小说通过对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刻画,形象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虚伪的本质。  
四、补充拓展 
拓展:“变色龙”比喻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你知道下面这些与动物有关的绰号比喻什么人吗?(铁公鸡、地头蛇、应声虫、寄生虫、笑面虎、纸老虎、千里马、老黄牛、初生之犊、井底蛙) 
铁公鸡:吝啬小气的人。 地头蛇:当地恃势称霸的人。 
应声虫:随声附和的人。 寄生虫:不劳而获的人。 
笑面虎:外表和善而内心凶狠的人。 纸老虎:貌似强大凶狠、实则软弱无力的人。 
千里马:才华特别出众的人。 老黄牛:勤恳工作、任劳任怨的人。 
初生犊:血气方刚、富有朝气的年轻人。 井底蛙:见识短浅的人。  
完成时间: 
教后记: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