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河西部分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5-11-10  |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城、郭为筑在城市四周用作防御的城墙,一般里面的称城,外面的称郭,往往又引申为城、郭里面的城市区域。商和西周的初期,都城只有一个城(即一个城墙)或壕沟,并无'城'与'郭'的区别。周公营建成周,开创了'小城'和'大郭'连接的布局。但是,西周时诸侯国因属周天子的下属,都不能采用成周王都的规格,直到春秋时代,随着周天子权力衰微和诸侯国力量的膨胀,一些中原诸侯国开始采用这种布局。战国时期,这种布局逐渐得到推行,除了楚都郢始终只有一个城,其他各国的都城差不多都采用了既有'城'又有'郭'的布局。 
    在春秋战国的都城中,'城'(又称宫城)面积较小,'郭'面积较大,因此,'郭'又称为'大城'。许多都城是大小两城相依,大部分城位于郭西南侧,占其一隅,例如齐国临淄即是这样。也有部分都城是两城并列,例如燕下都。二者的居住对象与职能也泾渭分明。城是国君、贵族和大臣的居住和办公之地,郭则是一般居民区,工商业区和墓葬区也在此。所谓'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概括了城与郭的不同作用。 
    春秋战国时,吴国都城阖闾城和鲁国都城曲阜城是采用城中套城的方式建筑的,城造在郭的中心,郭完全包围着城。这种形式在当时尚不普遍,但它更能保障统治者的安全,逐渐为各国所仿效。汉以后,城与郭分开的形式被淘汰,只有郭包城这种形式了。 
   秦汉至隋唐是中国都城布局趋于成熟定型的时期。至隋唐时期,后世都城布局的基本形式皆已形成。 
    宫城是皇帝起居饮食、发号施令的地方。早期都城内的宫殿,数量较多,占地面积较广,布局不紧凑。西汉长安城内,分布着未央宫、长乐宫、建章宫、桂宫等几大宫殿群。这些宫殿以及中央衙署往往与居民区交错分布,或为居民区所包围。自三国曹魏邺城开始,宫殿结构趋于紧凑,宫殿在都城中的位置也由汉代的正中偏南演变为集中分布在都城的北侧,形成单一的宫城,中央衙署集中在宫城的前面,居民住宅则安排在都城的南部。这样的布局分区明确,既有利于保障君王与中央衙署的安全,也在君王、臣僚、百姓之间划出了森严的界线。隋代长安城在中央衙署外又筑了一城,这就是皇城。它从东、南、西三面环卫着宫城。从此,一般的都城就有了宫城、皇城、外郭城三道城墙和三个严格区分的区域。 
                                                      摘编自《中国古代都城》 
1.下列对“城”“郭”的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郭本来是指筑在城市四周用作防御的城墙,一般是城在内郭在外,也可引申为城、郭里面的城市区域。 
    B.城、郭的出现始于周公营建成周之时,最初只有周朝都城才能有这样的格局,诸侯国是不能有这样的格局的。 
    C.城、郭的布局在不同时代是不一样的,春秋战国时,城都在郭的一角或两者并列,汉代以后,就只有郭包城这种形式了。 
    D.城、郭居住对象与职能也有不同。城是国君、贵族大臣的居住和办公之地,郭是一 |   |   
 
   
     
         
          | 标题: | 
          甘肃省河西部分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 
         
         
          | 文件大小: | 
          27K | 
         
         
          | 文件格式: | 
          zip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