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案
课 题 |
课 型 |
授课时间 |
累计课时 |
主备人 |
审 核 |
审 批 |
《我爱这土地》 |
新 授 |
|
|
张 健 |
|
|
【学习目标】
1.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3.学习有关象征的表现手法。
4.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重点】
1.关键诗句的理解。
2.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本诗的主旨。
【学习难点】
1.象征的表现手法。
2.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学习过程】
一、预习与导学:
二、交流与研讨。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诗人在这里把自己假设成
一只鸟,而不是驰骋疆场的战马。它是平凡的,是普通的,甚至它的力量是弱小
的,但却“也”要歌唱,要为它深爱的土地尽一份力量,鸟儿都能这样,何况是
人呢?那我更应该为我爱着的土地歌唱。鸟儿的歌唱是它的鸣叫,那诗人的歌唱
呢?就是我们刚刚读过的他的诗篇。谁都知道鸟的叫声是优美清脆的,可诗中鸟儿的声音却不是这样,它是嘶哑的,鸟儿的声音因何而嘶哑呢?
2.“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土地”代表的是什么?
3.在这样的血雨腥风下,中国人民屈服了吗?
4.你在诗中读出中国人民的反抗了吗?
5.现在你内心所涌动的情感一定就是艾青在诗行间所要表达的,把它说出来。
【课内检测】
1.如果说前一诗节是鸟儿在歌咏自己的土地,而这一诗节则让我们听到了诗人内
心最真挚的声音,“为什么……深沉”你怎样理解?
2.这首诗在结构上一、二节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完成课后“积累”以及“思考与讨论”的第一题。
【课后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