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设计者: 龚侃 复旦初级中学 
教学目标: 
对比《登岳阳楼》与《望岳》,掌握大全景的写法,感受杜甫心中的悲凉之情 
梳理回顾学习过的杜甫诗歌,感受整合一个忧国忧民、宽厚可亲的老杜形象 
教学重点:对比《登岳阳楼》与《望岳》,感受作者心中的悲凉之情 
教学难点:回顾学习过的杜甫诗歌,感受忧国忧民、宽厚可亲的老杜形象 
教学流程: 
一、 导入 
1、背诵杜甫的《望岳》,回忆杜甫是在什么年纪的时候写《望岳》的,《望岳》抒发了青年杜甫怎样的理想追求? 
明确:《望岳》抒发了年轻的杜甫希望在盛世之时大展鸿图的理想抱负 
2、今天我们对比《望岳》,学习杜甫的另一篇登高之作《登岳阳楼》 
 
二、 初读诗歌,整体感受 
1、参考课下注释,自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 
2、齐读诗歌 
3、借助工具书掌握字词解释,课堂提问,互助答疑 
4、再读诗歌,落实句子理解,感受诗人情感 
 
三、 深入把握 
1、出示学习目标:同为登高之作,试从写景的气势、写景的手法、创作的背景、表达的情感四个方面对比《登岳阳楼》与《望岳》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有人批评这首诗前两联与后两联像是不相关的两首诗歌的拼接组合,显得割裂。请理出本诗前后两联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诗句背后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四、 总结提升 
1、朗读这首诗歌,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2、回忆我们学过的《望岳》《春夜喜雨》《石壕吏》《又呈吴郎》,回顾杜甫的一生,梳理杜甫给你的印象,说说你从杜甫的老泪纵横中体会到怎样的情感?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杜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