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观潮》教案5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12-13  | 
 
 
 这是一篇以杭州湾钱塘江大潮为主题的课文,文章层次分明,其生动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把雄伟壮观的钱塘江大潮描述得有声有色、气势非凡,读来使人身临其境,深受震撼。真是一篇学生喜欢的佳作美文。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真读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钱塘江大潮在“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不同景象及特点,从而认识到钱塘江大潮是汹涌澎湃的天下奇观。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潮汐”的成因及相关知识。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钱塘江大潮的震撼中,陶冶身心,从而激发学生对钱塘江大潮、乃至祖国的大好河山、锦绣风光的无比热爱。      技能目标:引导学生能深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小节。学着按时间写作的办法仿写片段《雷雨》。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2、理解并主动积累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言,并读出感情。    教学难点:     1、使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2、仿写一个片段《雷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爱旅游吗?哪些地方的景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大家能用平时积累的语句来描绘这些令自己难忘的景象,真不错,老师也积累了一段与大家一起分享。师深情背诵课文3、4。     3、出示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悟:     1、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诵读,对钱塘江大潮留下了什么印象?     2、请同学们也来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划出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反复读读,推荐给同桌。     3、师按学生回答归纳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4、交流学生喜欢的语句,及时纠正读音。并让学生说喜欢的理由。    三、精读课文:     1、钱塘江大潮为什么会被称为“天下奇观”。(并板书)我们一起去看看。     2、指名读课文第2节,你读懂了些什么?师归纳板书:江面平静,人山人海、昂首东望。     3、“望”字在课文里除了看,还有一层意思——等着、盼着。该怎样读读人们的这种心情?出示图片“江面平静”,配上音乐,学生自己读读。     4、交流读,引导学生抓住“横卧、笼罩、屹立”等词把当时的气氛读出来,注意及时请学生评价朗读的情况。     5、师生对读,请学生体会朗读成功的原因,总结学法。       理解重点词句。       读出人们的心情。       选折合适的音乐。     6、自由读读3、4小节,在学习小组中按学习方法自学课文。     7、交流理解的词语,并读读该句句子。     8、师归纳板书:闷雷滚动,出现一条白线,人声鼎沸、沸腾。     9、重点交流“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的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抓住比喻,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     10、体会人们的心情。板书。配乐诵读,学生自由选折音乐,组成小组读读。     11、集体学习课文最后一节师生对读。    四、拓展、探究     1、关于钱塘江大潮,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引导学生网上学习。并试着向外国游客介绍一下“你眼中的钱塘江大潮。”并把自己的观点介绍具体。      说话练习:“钱塘江有着()的大潮。()。     2、仿写《雷雨》      出示媒体“雷电交加”的景象。      出示要求:运用恰当的语句写出雷雨的气势。    五、回家作业:     1、想象雷雨前、雷雨后的景象,把短文写完整。     2、收集世界奇特景观的资料、图片。 
    附板书设计:                       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退后          江面平静        出现白线 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余波西去、恢复平静         (看)浩浩荡荡         (听)山崩地裂          昂首东望人声鼎沸、沸腾 深深震撼            回味、赞叹“天下奇观!”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