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面对这个各个比文采,各个拼新意,突然来了个没有导入的还多少不适应。按部就班,一步步的来,学生读得不是很投入,不过到也能全神贯注的听。对于一些关键性的理解大部分都是老师说出来的,而不是学生品出来的,使得缺少课堂生成。 
这节课朴实的就像田地里的稻穗;这节课朴素的就像百花中的狗尾巴花。我觉得扎实有效,又觉得听起来没什么意思,这就是矛盾吧。 
石壕吏 
淄博市淄州区商家镇中学 刘帅 
一、课前情景交流 
师生就龙口特点、小学学过的诗词做了简短的交流,让学生能够把心思收到学习上,为课堂做好准备,等待上课。 
二、导入 
没有。 
三、授课 
(一)   自由朗读课文,明确字音。 
1、  学生自由朗读准备。 
2、  听录音,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视频的声音不是很大) 
3、  齐读。 
4、  教师评价:三男邺城戍。学生再次齐读。 
(二)、结合课下注释翻译 
1、学生自由翻译。注意屏幕的红色部分。 
2、师生共同解释红色字词。 
吏:差吏  走:逃跑   啼:哭泣  男:儿子  存者:还活着的人 室:家里  惟:只  备晨炊:准备早晨饭 
3、再次细读,发现不懂的字词交流。 
1、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2、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3、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学生翻译上述句子及加点的字词。 
5、  齐读加深理解。 
(三)人物 
1、这个故事中的人物生活怎样。一生回答:十分悲苦艰难的生活。教师评价:不细致,看看到底怎样的悲苦。 
教师示例:有吏夜捉人——差役们夜里到处捉人当兵,让我们看到了他们手段的狡猾和残忍,也让我们看到了当时日夜都得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 
2、学生仿照示例,在文本中寻找。 
一生回答:出入无完裙 
如闻泣幽咽  哭泣的是谁?老翁、儿媳妇。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而且是事实,是不是只敲他们的门,战争带给千家万户的苦难。 
3、再读课文 
板书: 
高超的技巧    生活的悲苦 
史 
深切的同情    战争的残酷 
(四合作探究) 
请大家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小组同学讨论一下,杜甫不写官吏的逼问,而是将老妇人诉说不幸的那些话集中起来写有何好处? 
再次齐读。 
当时担任化州参军的杜甫,杜甫为何没有在老妇人被带走的时候出面说几句话呢? 
提示:细读第一页课本的注释4,结合唐军在战争中的不利处境思考这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