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过安仁》教案3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3-01-29  |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及反思 舟 过 安 仁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舟 过 安 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借助图画及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诗意。 
 
3、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及图画中两个小孩的聪慧、顽皮,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4、把古诗编成故事。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小黑板板书:小练笔要求及《稚子弄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首诗,诗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我们在一年级时学过《牧童》,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回顾。(齐背: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过度:童年捕蝉的经历是那样的有趣,也勾起了老师对另一首描写儿童生活诗的回忆。(教师背诵:《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是伟大的南宋诗人杨万里写的有关儿童生活的诗作。是的,他就是这样一个童心不泯的诗人,他的诗以写田园生活为主,是南宋四大家之一(尤袤、陆游、范成大)。今天他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做了一首诗,是什么情景呢?我们一起看图画。 
 
二、学习古诗 
 
1、看图,说图意。 
 
   打开书,看到这幅图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想问?(生自由汇报,教师梳理学生一两个关键问题,留在理解诗意时解决) 
 
2、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出示《舟过安仁》,要求自由练习朗读——抽生读(2个)——男、女读——齐读(重点指导“篙”、“棹”的读音及“遮”的写法) 
 
3、学习古诗: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1、借助注释或工具书。2、借助插图。3、发挥想象) 
 
(1)自学,教师巡视。 
 
(2)汇报交流。 
 
A、理解诗题、词语、诗句。 
 
 “舟”、“安仁”指什么、(谁的舟?)“一叶”、“篙”、“棹”、“怪生”什么意思?学生据诗句说——两个小孩坐在一艘船中,收起了撑船的竹竿和船浆,却坐在船的中央撑起了一把伞。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学生说不全不强求) 
 
B、演古诗,再现情境。 
 
过度:当时杨万里乘舟路过安仁时,看到了什么呢?让我们穿过时空的隧道,来到一千多年前的那叶小船上,你们同桌俩就是诗里的两个孩童,老师就是当年的杨万里,现在我们来演一演当时的情境。要求:有对话、动作。 
 
·角色转换:学生用表演来再现诗句的意思。 
 
(1)同桌扮演这首诗的那两个男孩,教师巡视。 
 
(2)选择表演到位的一对同桌到全班表演。 
 
·师生配合表演。 
 
老师:我是诗人杨万里。(指上台表演的同学)你们就是那两个可爱的顽童,(老师用语言渲染情境,学生用动作配合表演):一人撑竹篙,一人划船,忽然他们把竹篙和船桨都收起来了,接着撑起一把伞。 
 
老师:(做出百思不解之状,自言自语)我左思右想,总也想不明白。哎,两位小朋友,你们怎么大晴天撑着一把雨伞啊!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作出恍然大悟状),原来是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奇思妙想,别出心裁啊!好两个顽皮、可爱的孩子!(学生评价表演的孩童:可爱、聪明) 
 
过度:如此有趣的一幕,诗人杨万里知道了原因后,为小孩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让我们带着对小孩的喜爱和聪慧的赞赏又一次走进诗里,可以边读边做动作。 
 
·情感朗读:读出诗人对这种童年生活的向往。(齐读) 
 
过度:诗有诗的境界,诗有诗的情感,如果我们带上节奏读,那么会更有诗的味道。                         
 
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自己读,一边给诗画上节奏再读。 
 
(生自由练习读,画出节奏。指名读,抽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节奏) 
 
4、背诵:诗人通过细心的观察,把两个顽童刻画得栩栩如生。我们也把这几个孩子形象记在心里吧!(学生自由背诵古诗。) 
 
三、改编故事 
 
  同学们,透过诗人的笔触,我们看到的是儿童生活的一个小小的镜头,如果我们把诗中的镜头再放大一点,就会成为一幅流动的画,画里会有声音,也会有色彩,请同学们把这幅画画下来,不过不是用画笔,而是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将这首诗改写成一个故事,看谁的故事写得更生动。 
 
要求:1、写上小孩的动作、语言,能恰当地用上表现人物神态的词语就更好了。如:笑嘻嘻、着急、目不转睛等。 
 
          2、字数100字左右,限时5分钟。 
 
         小小渔船江边靠,我和同伴上了船,                                                        
 
                                         
 
                                            
 
·拓展延伸 
 
杨万里是一位善长写田园诗的南宋诗人,今天老师还带了他的另外一首诗给你们,供大家欣赏朗读。(学生小声朗读——齐读)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     采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磐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钲(   )     磐(   ) 
 
【脱晓冰】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铮】古代一种像锣的乐器。  
【玻璃】古时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不是现在的玻璃。 
 
大意:清晨,儿童将金盆里冻的冰凿下来,用带彩的丝线穿起当钲(古代乐器名)。敲得响声穿过树林,忽一声响把它敲碎了。  
 
 
下课!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