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教学设计3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12-08  |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教学目标 
1.通过鉴赏温庭筠的词,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2.感知“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教学设计 
(一)重点难点: 
内容和能力上,落实翻译和中心归纳,加强鉴赏的基本功。 
(二)教学方法: 
以自学探讨为主。 
(三)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 由“专题导言”导入新课 
1.花间词派: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八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这一词派题材狭窄、情致单调。大都以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他们的离愁别恨。在这些词中描绘景物富丽、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由于注重锤炼文字、音韵,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对后世的文人词产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2.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南唐主李璟、他的儿子后主李煜、宰相冯延巳)为代表,情调伤感而意境开阔,结束了“花间”,开启了北宋词。 
二、赏析《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 
1.作者      
    温庭筠(约812 — 约870),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与韦庄并称“温韦”,花间词的开山鼻祖,奠定了文人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宰相温彦博后代。早年才思敏捷,以词赋知名,然屡试不第,客游淮间。宣宗朝试宏辞,代人作赋,以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诗词工于体物,设色丽,有声调色彩之美。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 
2.结合注释自读。 
(1)两个多义注解,你怎么选择?(探究、讨论) 
提醒:一个词语有几种不同的注解,诗无达诂。 
①“小山”。课本给出三中解释,屏风、发髻、眉毛。此处理解为“绘有山形图画的屏风”更恰当,“重叠”若用来形容“眉毛”不太合适;而“明灭”是说阳光照到有金碧螺钿装饰的围屏上呈现出或明或暗、金光闪烁的景象,闺中的寂寥在它的映衬下,显得更加下鲜明。 
[也有说“小山”是眉的:①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双眼明秋水润。(《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②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上的痣一点。(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 
[“鬓云”的其他诗句:①云鬓半偏新睡觉(jué),花冠不整下堂来。(唐·白居易《长恨歌》)②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杜牧《阿房宫赋》)] 
②帖。一说缝图案到衣服上,一说熨(多音)烫衣服。取后解,简洁明了。 
(2)齐读,整体感知,在这首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提示:结合词意给“女性”添加定语并作具体分析)。 
贵族、美丽、孤独、寂寞——整合答案:这首词刻画了美丽而寂寞的贵族女子形象。 
(3)翻译:先独立翻译,后讨论比较。 
3.思考 
(1)在这首词中,作者是如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后讨论) 
(描写女子从起床的肖像而梳洗、画眉、簪花、照镜、以至着装的一系列动作或细节,从中展现人物的处境和心情) 
(2)说说你体会到抒情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怀?其中是否有所寄托? 
(探究、讨论。结合作者生平遭遇各抒己见,也可参考《商山早行》的中心和作者的有关介绍) 
提示:此词表面上看是写一女子晨起梳妆过程、姿容服饰之美及其慵懒无聊的心境和自矜自怜的情怀,但联系作者累举不第、坎坷终生的遭遇,我们有理由认为其中一定程度地流露了词人怀才不遇之感。(可参考“鉴赏助手”⑩关于“闺怨”的寄托) 
(3)结合这首词,谈谈你对“绮丽香艳、婉约柔媚”这一风格的认识。试由学生自由分析体会。 
明确:所谓“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便是指诗歌内容多以描绘女子闺中生活情态为主,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的特征。 
4.写作手法: 
    细节刻画、对比、象征 
三、布置作业: 
1.整合鉴赏过程及结果,形成一段完整的赏析文字。 
2.完成“积累运用”第1题。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