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教案 
授课时间:2012年9月26日(第五节) 
授课地点:初二(3)班教室 
授课班级:初二(3)班 
执教者:王秀兰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表达的感时伤怀、忧国思家的感情; 
2、在反复朗读中对名句深入理解,品位诗歌的美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明确诗歌诵读要求: 
1、字正腔圆 
   2、读出感情 
3、辅以技巧 
  
二、初读诗歌 感知诗情 
听教师范读,思考你联想到什么?试着描述画面 
  
三、再读诗歌 品味诗句 
(一)走近诗人  走进历史 
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多沉郁顿挫,真实反映了唐朝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败的历史过程,被誉为“诗史”。 
这首《春望》写于公元757年的三月。诗人看到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荒凉,写下了切身感受。 
  
(二)揣摩诗意  品味诗情 
从            , 我读到了诗人                    。 
  
读诗的方法:抓关键词,通过关键词构建画面,由画面表述引导到作者的心情,体会诗歌的精妙。  
例:“国破山河在”中由“破”字想到满地废墟,残垣缺瓦,到处显得非常的萧条。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明为写景,实为写感。简单的一个“破字把一幅满目凄然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可见诗歌之精妙。  
  
(三)融情诵读  产生共鸣 
安史起狼烟, 
国破不长安。 
感时泪四溅, 
亲人何日还。 
  
  
四、拓展阅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本诗写了作者听到胜利的喜讯后怎样的心情? 
2、一悲一喜,但却表达了作者同样的思想感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五、当堂训练 
1、背诵全诗 
2、当堂默写 
  
  
小结: 
赠君一言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我爱这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