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亚民 
  对联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一株极富生命力的小草,它源远流长,雅俗共赏,流传至今,长盛不衰。古代文人雅士多以之即景抒怀,吐露心曲。其中有数不胜数的名联、佳联,也不乏别出心裁、妙趣横生的传世“怪”联。摭拾二三,以与学子共享。 
  一、省笔联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这是清代大学士纪晓岚为山东曲阜孔府的大门撰写的一副对联。联中的“富”字顶上没有一点,“章”字下部“十”的一竖直通到“立”字,通过两处省笔表达了另一层意思;孔氏家族“富贵而无顶,文章可通天”。 
  二、添笔联 
  笔底才华少(有) 
  胸中韬略无(穷) 
  据说宋朝时,方若虚写了一篇文章通过苏轼向苏小妹求婚,才气傲人的苏小妹看了方的文章后批阅:笔底才华少,胸中韬略无。苏轼觉得此话过了头,怕方若虚下不了台阶,便模仿苏小妹的笔迹在原批语的后面各添了一字,从而使上下联的意思与原来相反。 
  三、倒贴联 
  年 
  家 
  这是一个饱学先生过年时贴出的一副“倒”联,其中“年”字倒着贴,“家”字少一点。此联的意思是:新年已“倒”(谐音“到”),家中一点东西也没有,它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一贫如洗过新年的窘境。 
  四、隐字联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此联的横批是“南北”,相传为宋朝吕蒙正所作。吕少时家境贫寒,生活窘迫,有一年春节,家中缺衣少食,过得冷冷清清,与富贵人家不可同日而语。苦读寒窗的吕蒙正巧用“隐字”修辞,上联隐“一”,下联隐“十”,谐音“无衣无食”,横批隐含“无东西”,可谓叫苦有方。 
  五、缺字联 
  袁世凯 
  中国人民 
  1916 年袁世凯做了洪宪皇帝后,北京街头贴出一副上下联字数不等的对联,上三下四的不对称,指责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骂得痛快淋漓。 
  六、拆字联 
  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清代大学士纪晓岚整日陪伴乾隆皇帝,天长日久,他思家心切,但又不敢向乾隆说出,所以整日闷闷不乐。乾隆看出纪晓岚的心思,就出上联让他对下联。上联写“思”,表明皇帝已看出了纪的心思;纪下联写“谢”,纪晓岚抓住机会,使乾隆恩准了他探家的心愿。 
  七、药名联 
  一隈乳香知母至 
  半窗故纸防风来   这一联中的“乳香”、“知母”、“故纸”、“防风”四味中药信手拈来,构成两幅画面,人情味十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