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见蔡桓公》导学案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1-04-13  | 
 
 
  《扁鹊见蔡桓公》     
 
                     课型:新授     备课:崔玉新     审核:初三语文组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寓意 
 
    2、提高学生借助工具书及注释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3、帮助学生认识讳疾忌医的严重危害,理解防微杜渐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所阐述的深刻道理及其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准确翻译重点字词及难句课前学习: 
(一)关于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韩非子》作者韩非。 
  韩非,(前280—前233)战国末期思想家,喜欢研究刑名法术,是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韩非子》为法家的重要著作,在政治观上,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诸项政策,主张君主集权,哲学观上,继承荀子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和老子的某些辩证法因素,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夺取和巩固政权的立场和要求,书中还保存不少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材料,如“守株待兔”“滥竽充数”“买椟还珠”等。 
 本文记叙的神医扁鹊的故事,就揭示了防微杜渐的道理,并对讳疾忌医的行为给予抨击。这是一篇寓言故事,以时间为序,写扁鹊与蔡桓公的四次见面,又传神地再现两人见面时的不同神态、语言和性格,突出扁鹊慧眼识病,热心及时行医,又机智避祸,和桓公的骄横自信,讳疾忌医。结尾,扁鹊不得不逃亡,暗示了专制君主统治下的残暴。以蔡桓公讳疾忌医而致死的故事,告诉人们要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的道理。 
(二)基础知识 
1. 正音: 
还走(   )    立有间(   )    不应(   )    腠理(   ) 
汤熨(      )    髓(   ) 
2. 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3. 重点词解: 
腠理:      见:      故使人问之:          居:        
 及:      应:        遂:       熨:       属:      
无请:     益:        索:      有间:        将恐: 
4、重点句子解释: 
  
 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3)“桓侯故使人问之”:   
 4)“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5).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学习过程 
   导入 :  
 
   同学们,你们了解这些成语故事吗?(出示 “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滥竽充数”“老马识途”“买椟还珠”“郑人买履”,学生选择介绍)这些成语都出自同一部书《韩非子》,今天我们将要学习这篇课文,也隐含着一个成语,我们一起来找找。(板书课题)  
「合作学习」 
  以小组为单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逐字逐句疏通课文。同时,将疑难之处标记,以便稍后交流。 
   
「讨论¡交流」 
 扁鹊一共几次拜见蔡桓公?扁鹊是如何陈述病情的?提出了怎样的忠告?桓侯的反应如何呢?体现了桓侯怎样的性格? 
  
  
  
追问:扁鹊三见桓公,只简要介绍病情,并未介绍疗法,扁鹊实有愧于“神医”之称? 
   
 
 
「探究学习」 
  (齐读课文,思考) 
  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哪些道理?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请联系实际简要说明。 
   
 
  
 
「小结」 
 本文通过桓侯拒绝扁鹊几次善意忠告而致死的故事,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要拒绝别人的批评帮助,要注意防微杜渐。 
 
  
 
课堂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答题: 
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②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 与“不治将益深”中的“益”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精益求精    B. 良师益友    C. 日益发展 
2. 用一个成语概括蔡桓公的所作所为,这个成语是         。 
3. 扁鹊初见蔡桓公,为什么“立有间?” 
    答:                             
4. “不治将恐深”和“不治将益深”,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答:                             
  5. 翻译划线的句子: 
①                             
②                             
  6. 蔡桓公的病情步步严重,文中的词语是“在          ”, “在      ”,“在      ”,在“      ”我们常说的       (成语)就是出自这个小故事。 
  
课外阅读: 
                               落日情思 
(1)考试失败了,我不由得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眼前茫茫一片,心里总觉得郁闷,很不是滋味。 
(2)我独自站在阳台上,毫无目的地向远处望着,望着……,眼前的一切——高楼、大树、田野,还有远处那幽深的山,都在(    )着,(    )的。忽然,一道金光闪过,这是惟一的有一丝生气地东西,我不禁寻找着光的来源。啊,原来是一扇玻璃窗反射的太阳的余晖。此时的太阳只是一个火红火红的圆球,周围已没有了耀眼的光芒,但它仍不遗余力的给周围涂上了淡淡的红色,把最后的光辉留给大地。(    )最终太阳还是会落山的,但是它不会就此永远消失。明天,它还会冲破黑暗,(bǎi   tuō)重重的阻碍,再次升起,并且越来越亮,唤醒沉睡的世界,让一切都重新开始。 
(3)有人叹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此时,我却更欣赏夕阳。虽然它就要被黑暗所吞没,但它仍会积蓄全部力量,在第二天,一轮红日会顽强地升起,而且会更加灿烂、辉煌。 
(4)想着,想着,太阳已经不见了。天黑了,可我并不觉得失去了什么,因为新的一天又会开始,生活会变得更加充实。 
(5)我感到眼前豁然开朗,明天…… 
1. 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bǎi   tuō)        
2. 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郁闷——(    ) 
3. 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不遗余力:                             
4. 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的词语应为(    ) 
A. 欢笑    神采奕奕    因此 
B. 沉默    无精打采    虽然 
C. 肃立    垂头丧气    但是 
5. “我却更欣赏夕阳”的最主要原因(    ) 
A. 夕阳下的景色非常美丽,一切都充满生气。 
B. 夕阳最终还是会落山的但它把最后的光辉留给大地。 
C. 夕阳虽终要被黑暗所吞没,但它让会积蓄全部力量,在第二天成为朝阳顽强地升起。 
6. 对“我感到眼前豁然开朗”的含义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我终于找到了考试失败的原因。 
B. 我终于获得了战胜困难重新奋起的勇气和力量。 
C. 我并不觉得失去了什么,因为明天还可以见到朝阳。 
7. 文章第(3)段使用的最主要的表达方式是(    ) 
A. 记叙    B. 抒情    C. 议论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