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 4 
典题解析 
【例 1】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下面对〔滚绣球〕这首曲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无端受害之后深切盼望官府主持公道的窦娥,最终陷入了孤苦无助的境地,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渺茫的天地鬼神身上。 
B.虽然强烈地指责了“天地”的不公,但最后“只落得两泪涟涟”,明确地表现出窦娥虽然有反抗精神,但并不彻底。 
C.重点在于对“天地”的控诉,强烈表达了窦娥希望天地“把清浊分辨”的愿望。 
D.表面看是对“天地”的控诉,实际上是窦娥对昏聩的官吏,腐败的政治,直至封建的整个统治的怀疑和否定。 
【答案】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文段的理解,需要联系全文整体把握,才能准确作答。只要理解了全剧的主旨和写作目的,就不会停留在字词的表层意思上。在筛选答案时,我们不妨多进行比较分析。 
【例 2】阅读《雨霖铃》一词,你认为下面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全词情景交融,抒写的是                。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 
【答案】(1)离别之苦。(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和衬托的写作手法。实写离别前的环境和离别时的情态,虚写别后的境况;同时,以冷落的秋景来衬托作者的情感。 
【解析】(1)“诗言志”,其实,词也是一样。抒写离别之苦的情感,古代诗词中有很多这样的作品,只是在情调上有区别,在表现方法上有不同。在该词的下阙,我们找到“多情自古伤离别”这个句子,也就找到了词眼。 
(2)这首词主要运用的虚实结合是很容易看得出来的,上阙是离别时的环境描写和两情相依的情景,下阙是想象,是虚拟之景。而衬托的手法,就是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体现出 
来的,只要联系词中情与景的关系进行分析,是不难得出这个答案的。 
【例 3】填空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        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 290 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        ”为“志”,取消“世家”并入“        ”,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        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 
【答案】纪传  书  列传  班固 
【解析】该题是一道文学常识的理解题,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后,就很容易找到正确答案。当然,最好是能够进行理解分析,如《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实际上,我们可以根据后面的提示“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得出结论。 
  
梯 度 练 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譬如(bì)    羹汤(gēnɡ)   徘徊(huí)     承载(zài) 
B.背鳍(qí)    玄虚(xuán)    刹那(shà)     专横(hènɡ) 
C.阻碍(zǔ)    广袤(mào)    蹩进(biē)     郓城(jùn) 
D.媒介(jiè)    雏形(chú)     属文(zhǔ)    节旄(máo)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丰盈     频繁     嘻戏     冠冕堂皇     完璧归赵 
B.蟊贼     想象     消受     归根结底     坚明约束 
C.吝啬     贴近     提炼     稍纵即失     屈节辱命 
D.躁动     急燥     检索     咄咄逼人     合契若神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从白天       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 
②开学了,她把自己       得焕然一新。  
③天地也!只合把清浊        ,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④难道我连在自己家里说话的        都没有了吗? 
A.以致   妆扮   分辩    权力         B.以至    装扮    分辩    权利 
C.以至   妆扮   分辨    权利         D.以致    装扮    分辨    权力 
4.关于杂剧的一些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关汉卿是中国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他和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合称“元曲四大家”。 
B.杂剧剧本由曲词(元杂剧的主体)、宾白(剧中人物的对话)、科(主要指演员的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提示)三部分组成。 
C.元杂剧的结构一般是四折,有些有楔子。折是戏剧故事发展的大段落,也是音乐组织的单元。楔子是指四折以外增加的独立段落。 
D.杂剧角色分末(男角)、旦(女角)、净(刚强、凶恶或滑稽的人物)、杂(末、旦、净以外的杂角)等。正末和正旦是元杂剧的主唱角色。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今宵酒醒何处?               ,                  。(柳永《雨霖铃》) 
②莫道不销魂,                  ,                     。(李清照《醉花阴》) 
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苏轼《定风波》) 
④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6—7 题。 
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②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③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④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⑤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6.第②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借代、借喻      B.借代、暗喻      C.借代、夸张     D.借喻、夸张 
7.对划线句子中“捧”字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心翼翼的神态,表现“大师”们对国画的珍惜。 
B.庄重虔诚的神态,表现“大师”们对国画的自豪。 
C.诚惶诚恐的神态,表现“大师”们媚外的奴颜。 D郑重恭敬的神态,表现“大师”们良好的修养。 
阅读《雷雨》片断,完成 8—11 题 
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是你? 
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怨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8.联系全文,对“柜上的相片”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深切真挚的怀念    B.十分自私的怀念    C.掩饰罪恶的怀念    D.极其虚伪的怀念  
9.划线的句子有言外之意,未尽之言(即潜台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十年了,你还是念念不忘我。  
B.三十年了,你终于还是找到我了,我还是没躲过你的追寻。  
C.已经三十年了,你到我这里来,还有什么用呢?  
D.你没有死,这将对我的名誉、地位构成严重的威胁。  
10.鲁侍萍不止一次说到命运:“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鲁侍萍是怎样看待自己的命运,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侍萍不能解释自己三十年来为什么受那么多苦,不得不自认是“不公平的命”所使然。 
B.鲁侍萍在苦难中挣扎,悲叹自己的命苦,她相信命运,但也表现出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与不平。  
C.她虽然一再说“命运”如何,但并无深意,只是客观反映了她对自己苦难一生的悲叹。 
D.三十年的苦和恨,使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侍萍觉醒了,她所说的“命”,从根本上看,是对不公平世道的控诉与抗争。  
11.对这个片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戏使周鲁两家三十年前旧恨的冲突实质明朗化了。  
B.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私生活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丑恶灵魂。  
C.侍萍的突然出现,使周朴园马上意识到,这将危及到他的名誉地位,因而他一下子得冷酷无情起来。  
D.周朴园思念的是年轻貌美的侍萍,眼前的侍萍使他很失望。这段戏表现了他复杂的心情和性格。 
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完成 12—13 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2.对诗句内容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总领全词,为下文赞周郎埋下伏笔,创造出雄浑的气氛。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用词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地描绘了赤壁奇景。 
C“小乔初嫁 、羽扇纶巾、谈笑间”等词句从正面多角度赞美周郎的年少得志指挥若定的从容神态。 
D.“江山如画”承上总括,“一时多少豪杰”呼应“千古风流人物”,再为赞美周郎蓄势, 自然过渡到下阕。 
1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词被公认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分析豪放的风格在这首词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阅读苏轼的《苏武传》选段,完成 14—17 题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14.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单于募降者赦罪                  ②畔主背亲                  ③马畜弥山                             
15.比较下面两组加点词的意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①单于使使晓武 /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            ②复举剑拟之/ 匈奴之祸 
A.两个“使”字相同,两个“之”字也相同。   B.两个使”字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C.两个“使”字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D.两个“使”字不同,两个“之”字也不同。 
16.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②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17.联系全文,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期,本不应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劫行动,导致苏武被匈奴扣留了19年。 
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节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 
  
【梳理探究练习】 
  
1.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两个字的敬辞谦语。 
示例: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来看您”,更文雅一点,也可以说“特意登门拜访”。 
想托人办事可以说“请您帮帮忙”,也可以说“                      ”。 
询问长者年龄,可以说“您多大岁数”,也可以说“                       ”。 
  2.《雨霖铃》抒写的是离别之苦,古代诗词中表达这种情感的作品很多。同是写离别,情调上却有很大差异,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之别,有“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凄苦之别„„请你从读过的诗词中再找出一些来,略加分类后抄录下来,并就其中一首写一篇赏析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