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临江仙》课堂实录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9-11-21  | 
 
 
 《临江仙》教学片断实录 
 
——赏析指导 
 
重庆市丰都县平都中学校 胡川 
 
临江仙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师:词的上阕写了哪些形象? 
 
生:“逝水”、“浪花”、“英雄”、“青山”、“夕阳”。 
 
师:这些形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被风吹雨打去、转瞬即逝的,一类是亘古悠长的,该怎么分呢? 
 
生:“逝水” 、“ 浪花” 、“ 英雄”是转瞬即逝的,“青山”、“夕阳”是亘古悠长的。 
 
师: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天人合一感应。那么词人把这两种具有对比意味的形象并列在一起,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意思呢? 
 
生:自然永恒。 
 
生:人生易逝。 
 
生:是是非非,成王败寇,王霸雄图,滚滚的长江水,见证了一切,也带走了一切…… 
 
师:“是非成败转头空”表明了词人什么样的人生观? 
 
生:旷达超脱的人生观。 
 
师:英雄霸业,丰功伟绩,在滚滚长江面前,真的显得那么的渺小,那么的短暂!不管世间的风云变幻,历代兴亡盛衰,长江依旧静静的流淌,最终该带走的,一点不会留下,该消失的,最终必定消失,古今多少事,没有永远的;永远的,只有不变的长江水,以及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一股英雄气荡然远去,一种豁达情悄然而生。 
 
师:从词的上阕的赏析,请总结学习词的方法。 
 
生:抓形象,悟情意。 
 
师:好的,请用这种方法品味词的下阕。如果说词的上阕的意象是景物形象,通过借景抒情的话,那么词的下阕塑造的却是一个人物形象。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呢? 
 
生:白发渔樵。 
 
师:这是怎样的一个白发渔樵形象呢?我们一样抓形象,明情意。第一形象:白发。老师想问这样一个问题;白发渔樵的“白发”能改为“黑发”吗?为什么? 
 
生:不能。改后不能体现出饱经人生的沧桑。 
 
生;不能。改后不能体现不出智慧的象征。 
 
生:不能。改后不能体现出对世事人生的洞察和人生的大彻大悟。 
 
师:“江渚”、“秋月”、“春风”、“浊酒”、“笑谈”这些形象你得到哪些信息呢?谁来品味? 
 
生:我来品味“江渚”这个形象。白发渔樵独立洲头,任它惊涛骇浪,我自岿然不动。这惊涛骇浪既是自然界的,也指人世间的。 
 
生;我来品味“秋月”、“春风”。 白发渔樵的眼里远去了铮鸣的鼓角和漫天的狼烟,有的只是秋月春风等恬静美好的事物,白发渔樵的心里固守着的不是弯弓射雕的霸气,而是那一份宁静与淡泊。 
 
生:我来品味“浊酒”与“笑谈”。 “一壶浊酒喜相逢”, 白发渔樵所看重的是人间的真情, 浊酒之“浊”,不在酒在乎情,显现出了主人与来客友谊的高淡平和,旧识相逢之则尽付笑谈。“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兴亡得失这一千载厚重话题,被渔父、樵子作为笑谈之资,下酒之资。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 
 
师:这让我想起一首曲子来: 
 
“一片雄心此日消, 
 
名是无聊,利是无聊! 
 
梅花虽好亦须凋, 
 
枝上香销,心上魂销! 
 
何必纷纷竞比高? 
 
你胜今朝,他胜明朝, 
 
不如随我且翱邀, 
 
来也逍遥,去也逍遥!” 
 
师:这样看来,白发渔樵不是一般的渔樵,而是一位智者的化身,通晓古今的高士,是历史的见证……这位白发渔樵究竟是谁呢? 
 
生:作者。 
 
师:也可能是曾经驰骋疆场,横刀立马的将军,也可能是…… 
 
生:曾经笑傲江湖、叱诧风云的武林豪客。 
 
生:曾经权倾朝野,大权独揽的王爷、丞相。 
 
生:曾经富甲一方的豪富。 
 
生:曾经号令天下莫敢不从的君王。 
 
师:也能是那个曾经令人谈虎色变的金毛狮王…… 
 
生:也能是那个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子。 
 
…… 
 
师:也可能是若干年后的我、我们…… 
 
师:整首词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在感受沧凉悲壮的同时,又创造了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词中高远意境就在这宁静的气氛中反射出来…… 
 
附板书设计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