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莹的泪珠》教案2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9-08-27 |
晶莹的泪珠
教学重点:
1、仔细体会教务处女先生对“我”的关爱和友善。
2、把握文中“我”细微的感情波动的过程。
3、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对“我”人生的影响。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在文末所表达的深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当我们置身于忙碌、紧张的工作学习中,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自己身心俱疲时,同学间关切地问候和慰藉;当身体欠佳时,家人嘘寒问暖、无微不至地精心照顾;甚或偶尔会碰上陌路人善意的叮嘱和微笑。此时,你会有怎样的体会和感受呢?
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其中讲述的故事又会给作者什么感受,什么启示呢?
二、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请学生注上拼音
2、学生自读2遍,并思考:
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讲述了“我”回忆求学时代,一位教务处女先生为“我”办理休学申请的故事,并使“我”深受启发。
用铅笔划出描写女教师的体现“我”的心情的语句。
三、课文分析
1、本文描写的主人公是一位普通的教务处的年轻职员,在作者细腻的字里行间里,你认为她是一位怎样的女先生?(让学生谈谈初读之后的印象)
2、让学生重点品读一些自然段,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细读文中描写女先生和体现“我”思想情感的文字,讨论和体会女先生的心理波动和她的性格特点、“我”的情感。
重点段落为:第1-14段,第15-17段,第18-22段
女先生第一次劝说 “我”意志坚定,自信满满
女先生办理休学申请,并表示惋惜,临行前的惋惜 “我”心情灰暗
女先生送“我”出门后的劝慰和流泪的叮嘱 “我”深受感动,悲伤万分
女先生的性格特点:真诚、善良、善解人意、富于同情心
3、本文通过对女先生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的详细描写,特别对女先生的眼神和流泪的细节描写,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她那颗善良的内心。
请学生细读第23-28段
作为表现文章的主题,本文写至第22段就可结束全文,为什么作者还要写父亲临终时向“我”忏悔的情形,以及插叙我落榜回到乡村后落魄的岁月呢?
当父亲临终时的忏悔,勾起了“我”当初因休学一年而遭受的痛苦、以及对父亲的怨恨的回忆。但是当想起那位女先生,想起她的善良和善解人意,“我”的心平静下来,“我”深深地理解了父亲临终忏悔时的自责,理解父亲当年的苦处和无奈,也让“我”学会了善待他人,理解他人。
4、理解本文最后一段的含义
女先生的真诚的关爱,善良的内心,让“我”看到了人间的爱和真情,使“我”能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学会善待他人,理解他人,“我”也深切地希望这种可贵的品质能在人们乃至整个中华民族中传承并发扬光大。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二期课改新教材中的课文,作者细腻的笔触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而本文结尾三段文字的作用有较为深刻,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够领会,我遵循由浅入深,由面到点的循序渐进的原则,带领学生一点点深入文本,深入女先生、作者的内心。而“读”仍然是走进文本的第一步,有感情地读,细致地读,字斟句酌地读,整整读了近一节课。本人在没有任何教参的情况下,细读全文若干遍,每读一遍,对本文的理解更加深入一点,我不仅读出了女先生的人物性格,更读懂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在这个看似平淡的故事里却孕育着朴实而可贵的真情,令人深思和感慨。这一次的尝试,让我深知上好一篇课文不易,而细究文本则是上好每一堂课的关键。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