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insen 作者EMAIL:6809@126.com 
  
高一语文学科分层导学 
初  步  方  案 
    为了适应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从本年级学生学情出发,语文组将通过研讨,制定切合实际的“语文学科分层导学初步方案”。 
这个方案的推出,必须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坚持可操作性的原则,能持之以恒地贯彻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二是坚持实效性的原则,通过分层导学方案的推进,必须使我们的学生都能学到相关的知识,把握和运用问题分析、解决能力,使学生能变被动为主动,对教材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在不断地学习与探究中,掌握语文学科的学习方法,以便在持续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学情分析与学生层面界定 
    本年级除了(3)班外,其他班级都是平衡班。我们可以根据期中考的语文成绩,结合平时的单元考,对各班级及其学生进行分层界定。 
    (1)班级分层教学:(3)班为A级,其他班级为B级。 
    (2)班内分层教学:(3)班语文成绩前25名的学生为A组,后21名学生为C组,其余25名学生为B组。其他班级前10学生为A组,后20名为C组,其余为B组(具体由各科任教师进行分组界定)。 
二、分层实施与效果要求——内容界定 
1、教学目标分层 
这里以《离骚》一文为例进行说明: 
C组:朗读背诵全文,掌握实(虚)词,梳理文意,进行把握全文的思想感情。 
B组:探讨屈原的思想——你对屈原的印象怎样?——如何看待屈原的爱国思想? 
A组:重点探讨屈原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思想感情,进一步探讨屈原的爱国思想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并进行适当延伸。 
2、教学内容分层 
我们依然以《离骚》一文为例: 
C组:要求学生“识记”有关文言文的字、词、句,掌握屈原的思想感情。 
①用多媒体显示文中的重点字、词、句; 
②疏通重点句子的含义; 
③熟读课文并当场诵记; 
④在诵记的基础上了解屈原的的思想感情。 
B组:要求学生在“识记”有关文言文的字、词、句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屈原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思想感情。 
①具体步骤与C组学生相同; 
②谈谈对屈原的看法。 
③从今天的角度去评判屈原的爱国思想; 
④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 
A组:要求学生在“识记”和“理解”基础上,探讨屈原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其价值,并进行课外延伸。 
3、导读提纲分层 
以《瓦尔登湖》为例: 
C组:梭罗在文中具体写了哪些景物(生物)?这些景物(生物)有什么样的特点?那些动词可以体现出鲈鱼的特征?(这些问题试图让学生通过寻找景物,从而熟悉全文的内容) 
B组:文中又是怎样在景物描写中抒发了对瓦尔登湖的热爱之情的?(这些问题试图让学生寻找出夹在景物描写中的抒情句子,从而让学生掌握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A组:作者在描写景物和抒发情感的基础上,又做哪些深刻的思考?你怎样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又怎样评价这篇“静静”的文章中所蕴涵的一颗现代人“不平静”的心?(这些问题试图让学生在掌握情景交融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把景、情、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写作技巧,学会评价和探讨作者对大自然、人生和现代文明的看法) 
4、课堂练习分层设计 
以《囚绿记》为例: 
C组:巩固题——熟读课文第4—12自然段的精美语段,找出其中的动词,划出文中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B组:提高题——问题设计——概括第8—12自然段的文意——作者如何写绿?——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A组:对比鉴赏《囚绿记》与朱自清的《绿》的写景方法(特别是拟人的修辞格)。 
5、试卷分层设计 
C组:基础题——占试卷总分的60—70%(作文除外) 
这些题目主要来自课文中的主要知识点,通过组合改造而成。 
B组:提高题——占试卷总分的20%(作文除外) 
这些题目主要是课文中重要知识点的综合运用。 
A组:发展题——占试卷总分的10%(作文除外) 
这些题目是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有一定的难度,一是满足A组学生的需要,二是考试成绩可以拉开一定的档次。 
6、作文教学分层设计 
C组:语言表达 
精心编制精彩语段,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朗读、齐读,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B组:学生作品片段评价 
选取学生习作中的片段,通过学生的评价提高写作能力。 
A组:精美散文鉴赏与评析 
编选情文并茂的当代散文名篇,每2周上一节美文鉴赏课。可以让学生从语言、谋篇布局和思想感情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方案的落实与反思 
    1、方案的落实 
    以上六个方面的分层设计,本学期先实施第1、2、3方面。 
    具体落实的方法:提前1周由备课组长统一安排,组员负责到底。每周一备课时,将对六个方面的分层设计进行讨论,并最终确定。 
    2、实施的成效 
    每个组员都要对前1周的分层教学情况做出总结,主要分析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便及时调整方案,拟定出更适合学情的最佳方案。 
  
  
高一年语文备课组 
2006-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