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教作文
———谈如何让学生的作文趋向个性化
江苏省常州市博爱小学 柴曙瑛
在我们老师的眼里,作文教学,可谓是个烫手的烘山芋,可望而不可及,掂量自己不是写作高手,无形中就增加了一股压力。平时的练兵课,很难主动选择上作文指导课。课堂上是一系列有章可循的写作技巧的讲解,课后是埋头批改作文,仿佛以此来补偿自己作文指导上的缺陷,让自己浸满心血的评语,再次书面指导每个学生的作文上个台阶,象老黄牛一样在作文园地耕耘了,可是效果总是不尽人意。俗话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如果我们能个跳出自己给自己防设的扑朔迷离的怪圈,换个角度教作文,相信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受。
一、用良好的心态看作文
1、要允许学生作文存在差异。
每个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期望值都是很高的,总希望全班都能最好,所以,在批改中,往往就不禁意地把好作文的标准去衡量每个同学,这样,有很多同学的作文就纷纷落马,学生在作文得不到老师赏识的同时,写作的兴趣也就悄然隐退了。如果是屡试不爽的话,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畏惧写作的情绪,只会在文中写一些假、大、空的话,以此来完成老师每次的作业。老师也在作文中找不到自己追求的期望,教学情绪也会低落。这样的话,岂不是与我们的期望背道而驰了吗?所以,我觉得,我们教师要解放自己的思想.。茅盾先生说过:“幼稚粗拙是壮健美妙的前奏。”宁要“幼稚”,不要“成熟”; 我们宁要“个别”,不要“一律”。各年级段有各年级段的要求,切忌不要操之过急,每个年级要求都一样,以至到了高年级,老师的指导是在炒冷饭。特别是低中年级,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这直接影响到高年级学生写作个性的发展,教师指导作文的轻松与否。教师对全班同学更不能对学生的期望值搞“一刀切”,要纵观每个学生在作文上的发展,不断地调整期望值,这样,才能让学生写作水平逐步达到目标,不断螺旋式上升。
2、要拥有一颗鲜活的童心。
学生的作文大多是反映他们的世界,或者说,他们是用稚嫩的目光来看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的。就象我指导他们写过的《校园流行风》,其中的内容并不是我们教师儿时所崇拜的,而是目前最时尚、流行的周杰伦,电脑游戏、卡通小饰物等等。如果我们用成人冷静的目光和理性的思考,去读学生的文章,就会觉得不可理喻,就很难找到可以共鸣的地方。所以,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让自己拥有一颗鲜活的童心,与时代同步,了解他们的生活,让自己的心理年龄和学生同步,用儿童的眼光去欣赏他们的作文,真正走进学生的作文世界,去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样的话,才会从情感上赢得学生的信赖,你才会在教学作文中找到快乐,为自己的职业愉快地奉献。例如,在又一年的圣诞节之际,正好要写小作,我就索性给他们一个题目《假如我是圣诞节中 》,让他们把想说的,想做的,记下来。待我第二天拜读他们的作文,被他们美好的祝愿深深地感动了。因为我被他们请进了文中的圣诞节。我班的曹易写到:“我是圣诞节的美梦小天使,我飞呀飞到柴老师家的新房,飞到她的窗前,让她做上一个美梦,柴老师在雪地里走呀,走呀,突然从天上飘飘悠悠地下来了许多学生的考卷,老师连忙一看,上面都是红红的勾,柴老师的脸上绽满了笑容。”孙莉写道:“柴老师每天批作业都非常辛苦,一脸疲惫,我要做快乐的天使,让她的疲惫消失,永远年壮气盛。”承之冕写道:“假如我是贺卡,我会送去我最温馨的祝福,祝老师全家快快乐乐。”我被学生的爱包围着,心中涌起的暖意难以名状。我感慨万千,如果我不能拥有一颗鲜活的童心,走进他们的心灵,我会有这样真情的回报吗?我幸福着,所以我更有动力为我的学生愉快教学。
二、 用睿智的头脑导作文
在《新课标》中,着重强调“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也就是要求学生的写作能够个性化,有创意。如果我们还是向原来那样按部就班,写千篇一律的好文章,很难有个性化的作文出现。
1、善于适时点拨,化腐朽为神奇
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有睿智的头脑,敢于创新,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捕捉,让学生生活中不起眼的题材,能够点石成金。去年中秋节刚好是星期六,我就顺水推舟,布置小作《中秋之月》让学生在中秋之夜,好好欣赏一下月色,写下自己的独特感受。可天公不作美,偏偏晚上云层很厚。我在家也干着急,还侥幸地想,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可到了十六,依旧是红灯笼照舅——(照旧)。我想,学生的心情肯定和我一样。结果,星期一一到学校,我班的快嘴陈曦就对着我大声嚷嚷:“柴老师,你把我们害苦了……”一石溅起千层浪,大家都开始想我诉苦,同学说等到很晚,也没有看到一丝月亮,受到了一定的精神损失,大叫这作文怎么写。我当时也蒙住了,但转念一想,来了主意。我不动声色地让大家安静,告诉他们你此时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色?有没有变化,细心的陈希磊说,其实没有月色的景致也很别有一番风味。马上有同学也跟着说,还有变化,云很少的时候,还能看到它的一丝亮色。我也不失时机的说,云层不同,月色不同,你也可以写呀。我又追问,你在无月的时候在想些什么?大家都说,在盼望它能出现,在回忆中秋月圆的景色。我在此时卖个关子,说:“现在,你们有东西可写了吗?”在我宽限的时间里,大家写出了《中秋无月》、《中秋忆月》、《中秋盼月》等一系列不同寻常的文章。因为有了深刻的体验,因为有了点石成金的指导,学生作文的个性就充分发挥出来了,老师抛砖引玉的作用也恰到好处地体现出来了。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随机生成的东西,更需要老师有睿智的头脑,慧眼识真才,让它成为我们学生作文不可多得的素材。
2、敢于创新生活,化风平浪静为波澜四起
学生的作文重在生活的积累。每个学生的生活,基本总是风平浪静的,如果,我们想方设法让学生的生活波澜四起,敢于让学生有创新的生活,他们一定会有不凡的感受。
这就不由地使我想到了开学初,我在原来竞争上岗的班级管理轮流制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与社会沟通,开展“人才交流会”的活动。早在前一个星期,就告诉学生这个消息,让学生自己去人才交流市场实地考察一番,见识一下,然后在班级中再来进行活动。我让班委干部招聘设摊,要能广招人才,其他同学要善于推销自己。大家的兴致极高,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等到活动正式开始,每个部门都亮出了自己的绝招,象模象样地打起了自己的具有现代气息的广告牌。更有甚者,还在广告牌上加上年薪五元的物质刺激,劳动部门应聘的同学最多,他们的条件还很苛刻,要经过四个劳动委员的智力测试,再作商量,进行淘汰,但仍抵挡不住同学们的热情。而学习部门门庭冷清,这些委员灵机一动,各个亲自挂帅,出去说客,见到自己心仪的同学就拉过来,游说一番。应聘的同学,也在不停极力推荐自己,努力拥有自己的岗位。活动是在欢快的课间音乐中恋恋不舍地结束的。
在他们这次体验作文中,感受颇深。学生的字里行间不断有自己个性思想产生。有同学从一个应聘者的角度,真切地写道,自己竟不相信自己会竞争到两个岗位,从为发现自己有过这样的能耐,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有的同学感受到了失落,因为在自己有把握的岗位大意失在荆州了,而在其他的岗位却无心插柳柳成荫。更有感觉敏锐的同学,并揭示了有的部门的招聘者,在招聘过程中,总给自己的朋友先开路的不良现象,更有对金钱与劳动价值观的取向有了模糊的质疑,与社会的现象碰撞出耀眼的火花。而招聘者,则大谈自己如何使出自己的各路绝招,写得逼真细腻。精彩的活动导出了精彩的作文。
三、用赏识的真情评作文
孩子是最在乎老师的评价,夸大一点讲,老师对他们一言一行的评价,会左右他们一段时间的情绪。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我们更要充分用好这方面的优势,让学生在赏识中迈好个性写作的每一步。
1、批改草稿中,赏识他们写作态度的认真
学生真正成文,就是他们的草稿。学生受知识面、年龄、智力、家庭教育的限制,对于生活的体验也各不相同。所以,我们对此要有一定的认识,在批阅学生文稿的时候,就不能用同一种的标准去衡量,要有所侧重点。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看不同的写作态度,平时感想很少的,笔头干涩的,看他们的篇幅长短;平时字迹马虎的,文脉不清的,看他的字迹是否端正,语句是否流畅;平时构思巧妙,文思泉涌的,看他们的精彩之处。圈圈点点,给予“你进步了,”、“你这次作文真认真”等字样的评语,或等第批注上阅加优,让不同的学生在各自的作文反馈中,感受到老师对他的肯定和鼓励,让他们的写作兴趣不断高涨上扬。俗话说:“十个手指,各有长短。”对于水平不是太高的学生,只要肯写,只要有话可说,让人明白,挖掘出他们一两句有个性的语言,那它就是一篇文章了,尽量保持学生的写作意图。至于写作技巧的掌握,叶圣陶说过“果能善读,自必深受读书所书籍文章之影响,不必有意模仿,而思考与技巧自能渐有提高,我谓阅读为写作之基础,其意在此。”当然,学生偏题的时候,就得拔刀相助了。但要注意方法的恰当性,不能打消他们的积极性。
2、在讲评中,赏识他们个性描写的精彩
全班的作文草稿批阅下来,心中就有了一杆称。文章的谋篇布局,写作技巧的出采之处,通过57个同学的对比,胸有成竹了。所以,草稿的评讲,是写好作文的关键的关键。特别是高年级,这时,不能停留在有话可说的地步了,而应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那就要以点带面,化大写意为工笔的精雕细琢,要有脉络清晰的个性描写。以习作《秋天的树叶》为例,有的同学笔下,是很理性的描写,有板有眼地介绍三种树叶的形状、颜色等;有的同学想象丰富,是很有感性的语言,枫叶出现在他们的笔下“就象人的‘巴掌’一样,长着五个‘手指’,这五个‘手指’上细下粗,两边凹凸不平。在‘手掌’中心,一根根‘神经’――茎,通向每一个‘手指’的最上面。”还有的同学更富有童趣,他把树叶拟人化了。“树叶飘呀飘,它睁开眼一看,咦,我怎么穿上了红衣裳,身体又变成了手掌形的了。”俨然是一个小精灵来到了人间。更有的同学,在文章的最后作精彩点题,“每一片树叶都在传递着一个信息:秋来了。”一股诗情画意尽在不言中。如此的语言还有很多很多,在点评的时候,要充分给他们赞赏,一来鼓励了写得好的同学,有了写作的兴趣,二来又让写作一般的人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个性化的描写,带动了他们的写作兴趣。在作文的文体上,要鼓励学生放开手脚,如上面《秋天的树叶》,就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3、在修改中,赏识他们相互合作的完美
师评下来,学生多少会有了一定的收益。自己如何修改,也会有一定的眉目了。可以见解他人的个性语言,恰当地使用,也可以在领悟的基础上,自己创作修改。用其他的笔改在作文草稿的原位,是一种最基本的修改方式,我们也可以采用开放式的修改,集思广益。可以让自己信得过的同学修改,也可以请教老师修改,还可以让家长帮着改。最后再誊抄到作文上,相信一定是有相当质量的文章了。当然,百变不离其中,这样做,主要的目的是让作文能够精业求精。同时,既提高学生的修改能力,培养了写作兴趣,又减轻了老师批改的负担,提升了教学的质量,何乐而不为?
换个角度教作文,追求的就是我们作文教学的愉悦心态,追求的是学生个性化的写作,如果我们能坚持不懈地朝着《新课标》中的要求去努力,学生的个性一定会得到张扬。
|